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音乐剧《逐梦》:致敬大国工匠 唱响中国速度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11-11








11月1日晚,音乐剧《逐梦》在西安广电大剧院上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简称全总文工团)原创工业题材剧目、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板块的重头戏,《逐梦》的上演,给观众献上文化大餐的同时,也为陕西增添了一抹文艺的亮色。
  深秋,微微雨丝,细若针尖,如烟似雾浸润着古城。《文化艺术报》记者专访《逐梦》主创团队,带领大家了解音乐剧《逐梦》背后的故事。
  选题:《逐梦》是怎样“炼”成的
  “这几年,我们全总文工团进入创作精品剧目的井喷期,在工业题材作品创作中考虑了很多主题元素,将中国高铁这一主题作为音乐剧的立意背景,是因为中国高铁作为我们国家的名片,已经从跟跑到领跑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铁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典型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高铁已经成为现代人出行和交通的重要便捷工具,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全总文工团常务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逐梦》总策划、主演陈思思给我们讲述了将中国高铁“搬上”音乐剧舞台的初衷。
  全总文工团成立于1956年,多年来秉承文艺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的职责使命,一直深耕工业题材,创编“工”字系列精品力作,推出了不少让广大观众朋友喜闻乐见的剧目、作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递党的关怀和工会组织的温暖,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喜爱,被亲切地称作“咱们工人自己的文工团”。
  《逐梦》旨在通过工业题材的音乐剧展现中国铁路人的精神面貌。该剧聚焦中国高铁的发展历史,通过三节车厢的设定,展示时代巨变。全剧由主体三幕及序和尾声构成,讲述中国高铁车头自主研发项目负责人、主人公陈雨虹带领技术团队一步步克服了事业与家庭,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师徒、同事、父女、夫妻、母女等之间的内在矛盾困难,自主研发、填补空白、敢创一流,最后成功走出一条属于中国铁路人自己的道路的故事。
  “其实,所有为高铁付出辛劳的人,都面临了重重阻碍,他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一次又一次地突破难关,把中国高铁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让所有中国人成为高铁的受益者。”《逐梦》执行总导演程冉对整个音乐剧有着深刻的感触,“铁路人在工作中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还要面临家庭和个人生活的牺牲,这些细节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也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创作:沉底一线只为那一刻的共鸣
  《逐梦》演绎了中国铁路人的真实故事和时代精神,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壮丽画卷和铁路人的奋斗精神。
  为了能在舞台上全面准确地反映高铁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中国工人的气魄,从2021年开始,《逐梦》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到中国高铁的研发一线进行调研采风,他们访问高铁制造工厂和企业,与工程师、设计师等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包括多位大国工匠,从而获取了大量关于高铁研发的真实故事和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主创团队不仅收集了普通工人的故事,还特别整理了大量劳模工匠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工作日常、奋斗经历以及个人感悟,帮助团队更全面地了解高铁人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特质。
  正是因为这样深入基层调研,主创团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对高铁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录了高铁研发过程中的困难和突破,这些资料帮助主创团队在剧本创作中更加真实和细腻地刻画角色,使得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显得合情合理,增强了剧情的可信度和观众的共鸣感,为《逐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风调研和深入基层的过程当中,时间久了我们常常问他们:苦吗?他们会笑着说,‘这没有什么苦的,从我们长大懂事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父辈、我们的同事都是这样过来的,一代又一代。’他们身上这种乐观豁达以苦为乐的精神,以及对工作、责任的坚守,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们,激励我们从创作的角度出发,触摸人物原型的喜怒哀乐,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品质在舞台上升华。”陈思思说。
  除此之外,作为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的音乐剧,参演人员有歌唱演员、话剧演员、舞蹈演员,《逐梦》的创作和排演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们的舞蹈演员需要加强声乐训练,话剧演员需要歌唱方面声音的塑造,而声乐演员需要更好的戏剧表演和人物形象的肢体表演,一年多的排演中,大家做到了教学相长和互相促进,收获良多。”虽然历经辛苦,陈思思觉得大家的付出是值得的。
  创新:让更多人喜欢音乐剧
  “排演这部音乐剧时,我们在音乐演唱方面不仅有美声唱法,也有民族唱法,甚至有流行唱法和说唱,各个艺术门类融为一体。在戏剧表演、舞蹈表演、肢体动作上,同样不仅有民族风格,甚至包含当代舞和街舞或者更潮更适合年轻观众审美的动作和语汇。在每一个城市演出的时候,我们会让演员学习当地的方言,以便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舞美的装置道具、舞台机械设计,以及灯光的布景等等一些细小的地方都有一些突破和探索。”程冉表示,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和喜欢上音乐剧,创作团队不遗余力地尝试新的艺术元素和艺术风格,并且在各个方面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为的是对得起高铁人,对得起观众。
  《逐梦》创作过程历时三年,六轮打磨,创作团队融合运用丰富的舞台元素,展现小家与大家、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超现实,而且对照展示时代变迁等客观事物,营造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等主观感受。在舞台设计上采用了巨型钢铁结构,这不仅展现了中国铁路的纵横交错,还通过困难可视化的方式,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到铁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种设计使得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角色在舞台调度中的疲惫与挑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舞台的空间设定包括工厂、楼宇、铁路等一系列空间,通过旋转和运行将这些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这种动态的空间变化不仅增加了舞台的动感,也象征着“逐梦”之路的连续性和挑战性,帮助观众更好地把握剧情的发展脉络。
  此外,灯光设计使用了大量的光影变化来铺陈白色舞台,隐喻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和密集、稳定、高效的研发道路。这种光影的运用不仅美化了舞台视觉效果,也为剧情增添了象征意义,帮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和追求梦想的坚定步伐。
  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得《逐梦》既具有时代感,又保持了艺术深度,通过展现铁路人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环境,如工厂、车厢等,以及他们在这些环境中的真实表现,传递了中国铁路人勤劳、朴实、不怕苦、不畏难的职业精神,成功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该剧创作手法巧妙,把工业题材和人物的温情结合起来,音乐富有张力和时代感,舞台简洁大气,视觉上很享受。”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雪峰如是说。
  转变: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
  “这是我第一次出演音乐剧,实现了自我突破!”陈思思一直让大家熟悉的是歌唱家的形象,在《逐梦》的舞台上,她完成了向既唱又演的演员角色的转变,作为一位演员,在舞台上真情实感地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感染观众。
  在两个多小时的表演中,陈思思只有一次短暂的幕间换装和休息时刻,整部剧有20首歌曲,她要演唱18首,无论是体力还是声线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认为对于“陈雨虹”这个人物角色的把握才是最难的。剧中主人公陈雨虹作为中国高铁车头的总设计师,她的故事融合了许多铁路人的共同经历和情感,作为一名女性,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心更为甚之。
  “非常感谢20年的军旅生涯赋予我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我会很快地找到这个人物角色的契合点,激励着我在作品当中更好地诠释‘陈雨虹’这个角色。”陈思思告诉我们,在“陈雨虹”身上,不仅有坚毅果敢的事业心和不折不挠的责任心,也有细腻温柔的女性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丈夫的亏欠和对孩子爱而不得的内心感悟。自己的人生经历,使得理解、诠释、刻画人物角色如鱼得水,通过戏剧的表达、台词的运用还有一些情感的处理,让自己很好地驾驭了这个角色,进而使其更加丰满地展现在舞台上。
  “唱歌是一种本色出演,演剧需要把人物揣摩得更深,悟得更透,对于整个剧所要表现的主题立意要有升华,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艺无止境,我们都是在探索和尝试中成长。”陈思思如是说。
  邀约:闪耀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的音乐剧,《逐梦》创新性地将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发展相结合,用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铁路人的奋斗历程和时代精神。
  11月1日、2日,《逐梦》在西安广电大剧院连演两场,演职人员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环境描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铁路人的精神面貌,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时代精神,再次赢得了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点赞。两场演出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这部剧紧扣时代主题,从小人物洞见大时代。陈思思将一个不屈不挠追求事业的女性角色演绎得极好。”在观看完整部剧后,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萌给出了高度评价。
  演出结束后,观众陈女士赞叹整部剧音乐美、歌声美、舞蹈美,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元素和风格,让剧中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细腻和多层次,无论是角色之间的冲突还是内心独白,都通过合适的音乐风格得到了精准的表现。
  李先生激动地说:“陈思思唱得好,演得也好,她完美诠释了陈雨虹这个角色通过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以及对家庭的亏欠和个人牺牲,全面体现了中国铁路人的精神面貌。”
  高铁不仅是国内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剧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高铁的成就和发展精神,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2000多年前,我们的驼队从这里出发,一路驼铃声声翻山越岭传递中国声音,东西方文明进行着交流与互鉴。如今,一列列‘钢铁驼队’继续从这里出发,传承发扬着丝路精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杜金根对于能够邀请到《逐梦》团队亮相丝路艺术节很是高兴,“跟着《逐梦》去逐梦,我们都是逐梦人!”
  “西安作为产业工人的聚集地,希望通过音乐剧《逐梦》能够感染到他们,用中国高铁人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激励他们更好地建功立业,激励他们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讲好中国故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陈思思表示,《逐梦》与“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吻合,全总文工团以文艺的形式在国际舞台上鼓与呼,让更多“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高铁精神和中国速度有了更多的了解。期待《逐梦》走得更远,更好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更多“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民众带去激励和欢乐。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
  本版图片均为《逐梦》剧照 孙玉清 摄

编辑:北月           责编:           终审: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