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陕西文创“闯”出新高度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柏桦 张静 时间:2024-08-29

aab0639e-880a-4dce-808c-34269bb767ab.jpg.2

“绒馍馍”特写。


ef1b82bf-2edb-4bde-be00-dbb2e925235d.jpg.2

游客在欣赏毛绒文创“兽西西”系列产品。


“西安地铁六号线谁拿了我的肉!”“你的肉已经到青岛啦……”近日,一则寻“肉”启事的短视频火爆全网,数万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接梗“破案”,将陕西文创“绒馍馍”推上热搜,推动“绒馍馍”持续大卖。

同样火热的还有亮相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全国文创展会的众多陕西文创产品。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元素设计的葡萄花鸟纹香囊、镶金兽首玛瑙杯毛绒挂件,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陶淘乐园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让现场观众爱不释手。

近年来,陕西文创不断推陈出新,从实物产品到数实结合产品,以灵动写意的设计语言和持续扩充创新的技术手段,展现三秦大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彰显陕西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创大火:“绒”化一座城

8月21日下午6时,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大相文博销售门店前,等待购买“绒馍馍”的队伍大摆长龙。门店柜台里,店员接过购物小票,询问了顾客的喜好后便迅速从锅中捞起一块“肉”,浇汁、剁肉、夹馍、装袋,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一个新鲜出炉的“肉夹馍”便递到了顾客手里。在体验了自己的“绒馍馍”的制作流程后,广州游客林女士直呼:“太赞了,情绪价值拉满!”

“‘绒馍馍’从设计到推出用了将近一年。今年6月中旬推出后,真实的制作环节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专程前来体验。目前,‘绒馍馍’每天销量几千个,依然供不应求。”谈到“绒馍馍”的设计灵感,大相文博联合创始人陈加晋告诉记者,“西安被称为碳水之都,肉夹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创作之初,我们就提出‘绒化碳水’的概念,希望能以毛绒玩具的形式展示陕西的饮食文化。”

作为西安本土文创公司,大相文博推出的“塔舅”“唐菓儿”“秦骁勇”等文创IP,都是从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切入并赋予其现实生活的审美,最终提炼出的独特IP形象。陈加晋介绍,目前,“绒馍馍”系列的抱枕、卡包、懒人沙发等已投入生产,“绒化”版“凉皮”也已经在设计当中,不久也将和消费者见面。

今年以来,被“绒化”的不仅有陕西美食,还有陕西文物。其中,以馆藏文物“镇墓陶兽”为原型的“兽西西”系列,作为西安博物院的首批毛绒文创之一,自6月推出后便以丑萌的外形火速“出圈”,深受消费者喜爱。西安城墙景区上新的“墙墙背包”,赋予西安城墙“萌萌哒”的大眼睛和可爱的小心机,甚至贴心地以挂件的形式附赠了西安城墙上的“红灯笼”。西安博物院新推出的毛绒玩偶“小雁塔”,更是和以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宝”“塔舅”一起,成为中国塔文化展示传播的“代言人”。

除了毛绒类文创,非遗文创也有着自己的故事。形象生动的四象工艺品、拥有身体的汉代人面瓦当……在西安碑林彩塑非遗传承人王丽手中,这些以文物为原型且独具匠心的泥塑作品,不仅是非遗制作技艺展示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陕西本土奶茶品牌“茶话弄”推出的“大秦·书简”文创产品,将秦文化与陕西特色非遗茯茶相结合,让茯茶以“秦半两”“秦·跪射俑”等形象被更多人看见,秦文化以伴手礼的形式被更多人了解。

文创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复刻,而是历史文化更形象、更立体的展示和文化创意的更新迭代。这些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东方美学意蕴的产品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文创的根基就是文化。

数字赋能:眺望文创未来

除了实物文创,数实结合已成为文创产业的新趋势。西安博物院全新推出的“数字水”,就将数字技术和富硒水“玩”出了新花样。

“数字水”瓶身的标签上醒目地标注着“请撕开我”几个字。撕开标签,扫描二维码,一款名为《宝箱记》的小游戏便会带你进入文物的世界。寻宝、做任务、通关,不知不觉间,50件馆藏文物逐一和玩家见面,关于这些文物的知识也以这种有趣的方式被玩家知晓。

一边喝水、一边学知识,3.5元的售价让这款水成为西安博物院水吧和自助售卖机里最“火”的商品。“想要通过文创讲好文物故事,必须不断创新。在与科技相融合的同时和市场接轨,创作出更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的文创产品,满足年轻群体的内心需求,是文创创新的必经之路。”西安博物院文创部主任祁晓东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西安博物院就已开发推出文创产品10个系列113种单品。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8月1日,西安博物院在馆内增设了“气象长安”沉浸式环幕影院,让观众在360度环形屏幕中领略万国来朝、曲江踏春、上元灯会等盛唐景象。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皆是壮观的长安街景。随着画面的变化,观众赞叹声不断。“后续,我们还将推出元宇宙虚拟数字体验空间,以馆藏文物为主线创作故事化的体验场景,让观众在更加震撼的视听感受中认识文物、了解历史。”祁晓东说。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融入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全链条。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数字文创产品和项目打通了产品与服务、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文化创意的“赋形”与传播。

从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的数实艺术品“嫦娥玉兔镜”,到足不出户实现线上逛馆的大唐西市数字博物馆,自“元宇宙”“数字藏品”兴起之初,大唐西市博物馆便开始深研“数字+文创”领域。大唐西市自主研发建设的版权及艺术品登记交易区块链——大唐链,作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构建起完整的数字版权生态系统,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活力。8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驻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并签约“博物馆数智联盟”,通过探索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文创产业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创造活力。

不断提高本土文创设计、开发、运营能力,陕西文创企业及相关工作者将陕西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推出更多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创产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与各行各业相融合的“文创+”新业态。陕西文创产业发展未来可期!(陕西日报 记者 柏桦 实习生 张静)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