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从满目灰尘到绿水青山

铜川走上转型发展快车道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齐敏 时间:2019-08-16

铜川香山寺(资料图)

8月1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铜川市专场。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铜川市委常委、铜川市常务副市长严维佳,铜川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晓刚出席,就“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铜川”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

铜川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铜川为国家贡献了数以亿吨计的煤炭、水泥等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发展已成为铜川的内在发展需要,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铜川的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首批全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杨长亚表示,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发展就是铜川追赶超越的现实担当,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是铜川必须答好的重大命题。多年来,铜川把产业优化重构作为发展的第一大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接续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现代文旅等产业,构建更具活力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铜川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园区、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老工业集中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了耀州窑文化基地,培育了一批新型文化业态。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红色旅游、以药王文化为内涵的康养旅游、以玄奘文化为内涵的丝路旅游、以煤城文化为内涵的工业遗址旅游、以民俗文化为内涵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100万人。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铜川还入选了2019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谋幸福的理念,坚持在治理中转型,下大决心根治环境污染,全面拆除了落后水泥生产线,从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企业由30多家减少到6家。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如今,绿色已经成为了铜川主色调,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铜川的绿色转型之路,朱鹮也是见证者、受益者,铜川野外能够观测到百余只朱鹮,仅繁育出的“铜川籍”朱鹮就有85只。建设了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铜川书画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市宜居水平已经连续多年排在陕西省前三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安全校车、学校取暖设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直饮水和寄宿制学校浴室全覆盖。铜川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铜川坚持以“塑心铸魂”行动为统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共建“德润铜川·好人之城”,持之以恒把精神文明建设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心里做。设立了“道德大讲堂”,开展“优良家风进万家”等活动,评选表彰“铜川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开设“身边正能量”“铜川好人好”等媒体专栏,出台了道德模范奖励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2个实施办法。

铜川每10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铜川是一座崇德尚文、向德向善的好人之城,“英雄女矿工”冯玉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秀明都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楷模。近年来,铜川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以铸就“德润铜川·好人之城”为目标,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全市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树起了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向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做好事在铜川早已不是新闻,而是演化为市民的习惯,成为文明铜川·好人之城的标配。

对此,杨长亚介绍了几点经验:

典型选树广。积极发动全民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先后有36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3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6人(群体)荣登“陕西好人榜”,铜川荣登中国好人榜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8倍、陕西平均水平的3.3倍。全市注册志愿者8.4万,铜川每10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正向激励实。2017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铜川市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铜川市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对荣获全国、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者进行正向激励,让“好人有好报”在铜川成为天经地义的铁律。还设立了公民道德建设基金,主要用于表彰、救助和抚恤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各级各类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先进典型。

宣传氛围浓。通过媒体、书籍、文艺活动、道德讲堂、打造“好人一条街”等,多方式、多媒介、立体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大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先后承办了“陕西好人”发布仪式、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今年9月,还将承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