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陶瓷考古研究成果发布
“鼎州窑”或重现于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龚仕建 时间:2019-01-08
经过陕西、浙江两省文物工作者和陶瓷专家6年的调查勘探研究,“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项目”课题组近日对外发布了研究成果:经过运用热释光测年技术对银沟遗址发现的部分古陶瓷标本进行测定,推测其烧制年代在唐中晚期至北宋中晚期。该遗址出土的陶瓷残片品种丰富,窑场既烧制青瓷,又烧制白瓷、青白瓷、酱色瓷和黑瓷。其中青瓷和青白瓷的工艺、技术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研究表明,该地区早在唐中晚期已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品种多样、技艺高超、产品质量领先的北方制瓷窑群体系。 据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刘云辉介绍,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银沟村,北邻阳河,西南为温泉河。2012年开始,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先后在遗址约2.3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古窑炉、灰坑、矿物质原料等各类遗迹1910处,采集到各类器物标本984件,包含青瓷、白瓷、青白瓷以及黑瓷、酱色瓷器863件,品类丰富,外形精美。2015年,以浙江大学为主的“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项目”课题组,在前期考古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上,从考古学、材料学、工艺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富平县具有白坩泥、青坩泥、黄金土、紫金土、羊脑子等5类陶瓷矿产类型,从而形成了高岭土、石英矿、绢云质瓷石、方解石和含赤铁矿量非常高的紫金土等共生的天然矿床。该地区独特的陶瓷原材料矿藏可同时配制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和酱色瓷,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该地窑场至迟在唐代时已掌握胎、釉二元配方技术。 据“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课题组组长周少华介绍,该地区出现的早期窑业与文献记载的“鼎州窑”和“柴窑”的时空相吻合,而比现已发现的“耀州窑”早100多年。故该地区窑系以唐“鼎州窑”定名更为合理,五代至宋形成的“耀州窑”窑场群应是“鼎州窑”窑系的传承与发展。银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今人了解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鼎州窑”“耀州窑”乃至破解争论不息的“柴窑”悬案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编辑:职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