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强关中 优陕北 兴陕南 陕西三大区域竞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8-07-10

翻看陕西地图,关中、陕北、陕南边界明确、泾渭分明。自然地理的神奇造化使上述三大区域形成了三大经济社会板块。三大板块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基础有别。一直以来,陕西省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旨在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接力跑”未曾停歇——连续三年,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连续13年,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连续16年,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召开。

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思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三大板块的协调、特色、全面发展,成为陕西省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演绎了新发展理念在三秦大地的生动实践。

协同创新发展:关中地区挑大梁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既是历史上的富饶之地,也是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撑。去年,关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8%,占比分别高于陕北和陕南43.8个百分点和50.6个百分点。

2016年10月19日,首届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关中地区被赋予辐射带动、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稳步向好态势。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迈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2017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为近三年最好水平: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优势品种不断涌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34.7:61.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4%,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第一;“三变”改革示范村扩大至26个县,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果、畜、菜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2017年,关中地区建立了一批科技研发平台,搭建了一批孵化平台,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关中各市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省级与关中各地在项目、人才等方面的开放共享和有效互动逐步实现;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程和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新增市场主体55.19万户,注册资本增长71.1%。

以大西安建设为“龙头”,关中地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关中地区高铁营运里程约580公里,约占全省总里程的68%;大西安建设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开放成为关中地区发展的鲜明标签。关中地区2017年全年招商引资79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分别增长26.9%和17.6%,进出口总额增长37.4%,其中出口增长58.8%,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西部第一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形成17个最佳改革创新案例。

高端能化基地:陕北发展主引擎

今年以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喜讯不断:经过近三年的施工建设,我省在建规模最大的能源化工项目——延长石油集团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投产;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产出的注射吹塑聚乙烯产品TB-5610Y通过检测,填补了国内注射吹塑小中空专用产品的空白。

自1998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以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有20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20年发展进行评价认为,基地历经20年高速发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带动陕北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来,陕北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有力促进了陕北地区脱贫攻坚,20年累计脱贫近150万人。

20年来,延安市原油产量增长4.5倍,累计生产原油2.3亿吨;原油加工量增长2倍,累计加工原油1.5亿吨;原煤产量增长7倍,累计生产煤炭4.2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发电163.5亿千瓦时。延安市累计完成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投资1.2万亿元,近百个能源转化项目建成投产,能源化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加速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在能源工业带动下,延安由传统农业大市逐步转向现代工业强市。

20年来,榆林市建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氯碱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榆林市累计生产原煤31亿吨、原油1.2亿吨、天然气1524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达到2245万千瓦,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占到全国的11%。煤油共炼、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套装置建成投运,煤间接液化、煤焦油加氢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在能源工业带动下,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已具雏形。

绿色循环发展:陕南三市勇争先

纵观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三大区域板块经济占比基本为关中65%、陕北20%、陕南15%。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陕南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经济在不断赶超,占比在逐年提升,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从“兴陕南”到“陕南兴”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我省连续13年召开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其目的在于帮助陕南三市立足优势、把握机遇,推进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7年,陕南三市共完成生产总值3108.73亿元,增速10%,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西成高铁、宝汉高速汉中段建成通车,引汉济渭、汉江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推进顺利;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汉中产业集聚区、安康飞地园区、商洛高新区建设成效明显,陕南园区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绿色循环产业不断壮大,198个重大循环产业和一县一业项目落地建设,循环产业链进一步明晰,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县两级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水平显著提升,汉江、丹江出省境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深入推进,2017年陕南三市实现脱贫19.9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47%。

在陕南三市,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发展劲头令人振奋:

安康市立足“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坚定“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突出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增长,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快进,去年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或占比排名全省第一。

汉中市绿色循环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三市”提供了强力支撑。2017年,GDP增速居全省第2位、创近5年来最好成绩。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商洛市绿色循环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去年,GDP增速居全省前列。山柞高速、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必康中药中间体提取等48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设让商洛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省将把关中打造成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把陕北打造成全球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全国革命老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构建陕南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筑秦巴生态安全屏障。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