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王永康春节慰问文化界知名人士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2-11

王永康来到张锦秋院士家中

王永康来到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工作室

王永康看望著名画家刘文西

王永康看望慰问陈忠实家属王翠英(左二)

王永康看望慰问柳青家属刘可风(右)

2019年春节期间,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看望慰问了陕西省文化界知名人士张锦秋、贾平凹、刘文西、陈忠实和柳青的家属,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维、马远良、魏炳波三位院士,为他们送上鲜花和节日慰问品,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并向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听到年轻人喜欢西安就觉得很好

2月6日,王永康首先来到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院士家中,送上关心和问候,诚挚邀请张院士多为西安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建言献策。

提起张锦秋院士,大家一定不陌生。她师从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和莫宗江教授,从1966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丹凤门、长安塔等都是她设计的作品,成为了西安著名的地标建筑。

王永康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家庭和生活情况,“今年一切都很顺利,”张锦秋和先生韩骥对暖心的关怀和问候表示感谢。“我经常会问年轻人,喜不喜欢现在的西安,听到他们回答说喜欢,我觉得很好。”张锦秋说,自己一直生活在西安,很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无论是“书香之城”的建设,还是城市绿化美化等方面,都让西安呈现出新气象。

张锦秋表示,过去一年,西安在发展中勇于探索,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已经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西安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今交融的“穿越之城”,是独一无二的,将继续支持西安规划建设工作,为城市创新性继承、创造性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王永康来到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工作室,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生活情况和创作状况,并认真听取了贾平凹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陕西文坛的优秀代表,贾平凹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和施耐庵文学奖。得知贾平凹经常独自一人在这里静心写作,王永康很感动,并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

王永康说,西安将用心用情用力为文化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创作和生活环境,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贾平凹表示,这一年来,西安持续加速奔跑,通过“车让人”、“烟头革命”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让古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更多文化作品,为西安追赶超越作出新贡献。

一句“我来落实”感动了刘文西

2月7日,王永康看望慰问著名画家刘文西老教授,关切询问他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创作情况。刘老先生回忆当年在陕北延安深入人民群众中,艰苦创作的点点滴滴。

回忆起在陕北的日子,刘文西有说不完的话。“我年轻时去了陕北,便爱上了陕北。先后去过百余次,几十年的交往,拉近了我和陕北人民的距离,也成就了我的人物素描画。”

多年以来,刘文西与陕北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作品中浓厚的陕北气息,以及他富于独特风格的创作实践,使他成为黄土画派的开创者。

在了解到已经86岁高龄的刘老先生依然不畏严寒酷暑,每天坚持外出写生、为人民创作。王永康说,刘老先生一生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画家,让人十分感动和钦佩,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衷心祝福刘老先生保重身体,创作更多展示新时代大西安新形象的优秀作品,多为大西安文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前一阵子,刘文西仍坚持去翠华山写生,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一整天时间只吃一个红薯,期间创作出了8幅作品。就是过年这几天,刘文西也没有停止创作,他总是说,家里没有东西可画,写生要真实、要有原型,出去创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身体不太舒服的时候,只要出去创作,就能忘记病痛。

现场,刘文西还拿出了一摞手稿,所画的是各种造型的大树。王永康认真仔细地欣赏每一幅画作,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

王永康表示,西安市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保护好、展示好、传承好一系列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关心关注支持优秀人民艺术家,努力为他们创新创造创作营造良好氛围、更优环境。

王永康详细了解“刘文西美术馆”规划布局、场馆设计等情况,并充分征求刘老先生的意见建议。看着“刘文西美术馆”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刘文西十分高兴。他说,王书记曾经对他说过四个字,他想起来至今仍很是感动。

“我来落实!”这是王永康对刘文西的承诺,更是对西安文艺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鼓励和支持。

刘文西说,近两年西安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关爱前所未有,高效务实的“店小二”精神更是让人感动欣慰,不仅经常上门送服务、送温暖,还帮助完成了心中多年的夙愿。今后,他将继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活到老创作到老,创作更多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为西安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临走时,王永康为刘老先生戴上了象征平安、幸福的红围巾,拉着他的手说,还会再来看望他。一个小故事逗乐陈忠实的家人

2月8日,王永康先后看望慰问了陈忠实家属王翠英和柳青家属刘可风,向她们送上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在王翠英家中,王永康详细询问她的身体、生活和家庭情况,祝愿她心情愉悦、身体健康。聊天中,王永康还了解了陈忠实儿女们的工作情况和陈忠实外孙的学习情况。

“陈老师的《白鹿原》影响太大了,连外国人都知道。西北大学有一位土耳其留学生叫白振国,给他的妹妹取了一个中文名,就叫‘白鹿原’!”当王永康和陈家人聊起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时,大家都笑了。

临走时,陈忠实的家人送给王永康一套手稿影印版《白鹿原》,王永康双手接过,高兴地说:“这个版本很难得,保留了当年修改、编辑的痕迹,能更好理解陈老师的写作思路,我一定好好珍藏。”

王永康说,陈忠实先生不仅一生奉献于文学事业,创作的《白鹿原》成为当代文坛的一座高峰,还积极建设文学队伍,为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永康指出,全市文艺工作者要学习陈忠实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站稳群众立场,弘扬民族精神,讲好西安故事,创作更多文艺精品。相关单位要保护好先生的故居,积极推进故居及周边环境保护提升。

随后,王永康来到刘可风家中,为她和家人送上温暖的新年祝福。“不久前,我看了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柳青》,很受感动。今年这个剧目还将进京演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柳青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伟大精神和实践。”听了王永康的话,刘可风不住地点头。

王永康说,柳青先生扎根农村14年,深入农民、关心农民、热爱农民,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付出青春与热情,是一位真正有觉悟、有担当,实践奉献、诠释奉献的共产党员文艺家,希望柳青先生的后辈们传承良好家风。

王永康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党政干部要学柳青接地气”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观看话剧《柳青》,弘扬柳青精神,深入基层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月9日上午,王永康来到西北工业大学看望慰问黄维、马远良、魏炳波三位院士,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工作情况,为他们送上鲜花,致以新春的祝福和问候。

据西安发布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