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从三封回信,感悟总书记对新疆群众的牵挂关怀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5-09-23
关注新疆工作,情系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新疆群众回信,把对边疆群众的牵挂、对新疆发展的关心融入笔尖。笺墨传关切、纸短情谊长,一封封回信,激励着166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的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稳步前行。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2009年,习近平同志曾深入达西村考察基层党建工作。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沙吾尔·芒力克,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传来,村民们都十分激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近年来村里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如今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总书记“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期待逐步化作现实。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回信。在信中,总书记殷切期待:“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世纪50年代,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吐鲁木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感恩之情,多次想“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后来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库尔班大叔”。 如今,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如克亚木·麦提赛地传承着这份深深的热爱。结束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服役后,如克亚木回到故乡,成为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讲解员,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爱党、爱国、珍视民族团结的宝贵精神。 ↓点击相册,感受库尔班大叔精神的传承↓ 2025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谢依特小学距离边境线47公里,学生多为柯尔克孜族,2022年8月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远离家乡的青年志愿者,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更为他们打开了了解祖国、了解世界的窗口。 编辑:北月上一篇:三峡移民村变迁记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