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非标商业出圈打对了哪张“牌”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3-28

    大华1935 街区    米浩/摄

“听说过重庆的防空洞,但没听说过能够在防空洞里吃火锅!”—— 一句来自外地游客的话,道出了重庆“防空洞火锅”的吸引力。这家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火锅店,高峰时段每日客流量可达500桌。防空洞里冬暖夏凉,涮个火锅边聊边吃,成为很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独特体验。
  近年来,像“防空洞火锅”这样的新消费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开花,它们被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非标商业。相较于传统的“盒子”型标准化商业,非标商业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由一座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成融合了艺术、文化、餐饮、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城市的高楼天台被改造成空中餐厅、酒吧,废弃的工厂变身创意园区,老旧的街巷成为网红打卡地……甚至是一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空间,如屋顶、集装箱等,都可以被赋予新的商业价值。在消费更加多元化的今天,非标商业不仅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欲望和消费热情,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非标商业之所以能出圈,离不开“非标”两个字,这种可大可小的商业空间,可以嵌入居民生活区,走进景区、公园,也可以由旧街区生长而来,更加灵活多样,没有可以被定义的空间利用方式。消费场景的打造,就是让消费者与商品相链接的场景具备特殊价值。可以看到,在“非标”空间里,消费不再是单调的物质行为,而是融合了空间的文化、艺术、社交等多种元素,让消费行为产生更多附加价值。就如消费者在百米高空的咖啡馆,不仅是为了品尝一杯咖啡,更是为了享受俯瞰城市的独特视角;在防空洞里的火锅店,人们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感受一种新奇而怀旧的氛围。
  非标商业的魅力还不止于此。有专业人士表示,与传统商业相比,非标商业更像是“情感磁场”。换言之,空间的突破创新带来的不仅是场景的变化,更带来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梳理各类“出圈”的非标商业,大都是在空间中融入人文元素。例如杭州玉鸟集 ,以良渚5000年文明为底色,打造了“一个想去就能去的地方”;上海蟠龙天地依托蟠龙古镇历史文化和建筑肌理,打造了江南水乡版“新天地”。当商业空间兼具引发情感共鸣功能,既可提升产业附加值,有利于紧密人与城市的精神联结,更可以与城市更新等有机融合,撬动大量沉寂的城市资产,赋予其新的活力与故事。
  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工作的十大任务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场景,还大有文章可做。从存量看,江苏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手造、老字号、非遗等一应俱全;从增量看,近几年数字经济加快突破,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可以说,打造更多创新性非标商业,拓展消费场景,江苏既有文化软实力,又有科技硬支撑。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在创新上下功夫,必能以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打开消费新天地。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魏晓敏

编辑:北月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