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第一视点·微影像丨一条彩带的传承路

来源:潮新闻 作者: 时间:2024-04-14

image.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选框、凿档、架杆、配线、提综、织带、挑花……绚彩丝线,在蓝延兰的指尖环绕翻飞,一条独具畲族特色的彩带渐渐成形。

今年56岁的蓝延兰,是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受家庭艺术的熏陶,她6岁起就跟着外婆,学得了一手织彩带的好技艺。

畲族彩带,被称为“活着”的畲族文物,亦是畲族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但伴随经济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2002年11月25日,习近平同志调研双后岗村,叮嘱在场干部:“畲乡的特色要充分展现出来,文化方面还要挖掘一下,肯定还会有更好、更丰富的东西。”

一番话,让当时正在苦恼如何挖掘民族特色、打造城市名片的景宁人眼前一亮。

蓝延兰尝试打破传统风格,在彩带中融入现代元素。她创新地将彩带花纹与文字相结合——2003年,织了一条包含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寓意凝心聚力、民族团结。

经营畲族服饰工坊的陈卫娟,今年设计的一款“龙凤吉祥”包,将畲族彩带与帆布包结合,俘获年轻人的心,也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不到10天,首批500件产品售罄。

古老的畲族彩带,正散发着蓬勃朝气。

不止于此,来了景宁,穿畲服、品畲酒、听山歌、看畲剧,已经成为潮流。


编辑:文卿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