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来源:央广网 作者: 时间:2024-03-17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这句话出自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思政课”是指把校园小课堂和现实大社会相结合的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紧扣“两个大局”,带领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学习思考,在时代大变迁中感受和正确认知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随后全国首批453家实践教学基地向社会公布并开放。各地各大中小学围绕科学精神、工业文化、美丽中国、先进文化等专题,设置各自不同层级的实践教学基地。去年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共发布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其中既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刘公岛开学第一课”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课程,也有传统红色革命纪念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哈军工纪念馆等特色专业场馆。这些基地、场馆、展陈物及它们背后的真实故事、历史事件等,帮助不同学段学生从不同视角、领域回望历史,进一步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变迁,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气象万千的新时代是我们办好思政课教学的最好的源头活水。从国产大飞机、大邮轮春节前后运送游客乐享假期,到冰河解冻、草木萌发绘就千里江山生态图,再到“无人工厂”、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业态在千行百业澎湃出的新动能,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元丰富的现实场景,是我们“大思政课”最好的案例和教材。善用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可以让这门课上得越来越“活”,也越来越“火”。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也是建设者。我们要以广袤中国大地为课堂、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素材,活泼泼、鲜灵灵地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上。 编辑:文卿上一篇:联播+丨花开时节,习主席再次见到这位老朋友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