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丨拿起一包“沙琪玛”,习近平问了一个大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4-03-15
“这个有日期没有?”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途中来到服务区的一家小超市,他拿起一包“沙琪玛”,询问服务员商品生产日期。 “有的。”年轻的服务员回答果断,但却一直没有找到日期标注的具体位置。 “绝对有”“我说有它就有”“没有日期我们不会上货的”,一时没找到日期的服务员,微皱眉头,但是回答依然干脆。 “找不到啊。”习近平微笑着说。 “在这里嘛!2015年2月12日,保质期10个月。”找到商品日期的服务员很兴奋,看到商品在保质期内,习近平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段简短的对话,习近平问得仔细,服务员答得自信。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习近平的心头大事。 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提出开展治理“餐桌污染”,经常亲自到市场检查物资供应和食品安全问题。有人问他,一般说领导都会抓大放小,但您为什么会从一张小小的餐桌开始抓起呢?他的回答是,民以食为天,所以老百姓的餐桌可不是小问题。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对食品安全的关切一如既往。 十年前,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鲜明提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十八大以来的地方考察调研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一直都很“较真”。 在北京了解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时,他问“地沟油哪去了?”“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在河北张家口的一家婴儿乳品企业,他对食品安全连提四个“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在贵州贵阳考察时,他在一家超市的熟食区叮嘱:“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标明生产日期,不能卖过期食品。” 在冷鲜区,他又询问冷链储运情况,要求对当天没卖出去的冷鲜肉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 食品安全,一头连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头连着质量强国的国家战略,既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十八大以来,从食品安全法大修,到两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施,再到食品安全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体系更完善,措施更有力。 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将食品安全列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板块进行专门部署。 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是家事也是国事。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编辑:文卿上一篇:新华时评丨以文明之光照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