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镜距离丨千年瓷都再出发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3-10-12
2000多年的冶陶史 成就“千年瓷都”景德镇 延绵千年的窑火,孕育瑰丽陶瓷文化 ↑ 1978年,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技术人员(左二)和工人一起研究堆花技术。 ↑ 1978年,景德镇为民瓷厂工人生产日用瓷。 ↑ 1997年拍摄的景德镇一瓷厂内的彩绘车间一角。 目前,景德镇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6项 国家(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90人 陶瓷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多达15万人 接近城区人口的四分之一 ↑ 景德镇一处柴窑。(2020年7月13日摄) ↑ 2020年12月23日,手工陶瓷制作者在工作室检测成品。 ↑ 在景德镇,手工匠人吹去坯内的泥土(2021年7月14日摄)。 2022年,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在景德镇挂牌成立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院校和机构的 专家齐聚景德镇 以当地海量古瓷片为研究对象 以现代技术解析 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展示景德镇深厚文化底蕴 让古陶瓷“活起来” ↑ 工作人员展示瓷片标本的配方研究数据(2023年5月16日摄)。 ↑工作人员在古陶瓷基因库里工作(2023年5月16日摄)。 复活文化遗存、传承不朽匠心、解析古瓷基因 既是守护“千年瓷都”的根与魂 也是景德镇肩负的新使命 ↑ 景德镇文创街区。 近年来 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深入 让它们成为焕发瓷都新生命的名片 ↑这是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内景(2023年5月16日摄)。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一景(2023年5月15日摄)。 十年间 诸多老厂房 变身孵化青年创客的邑空间 培养手艺人的工作室 展示陶瓷产品的直播基地 现在,景德镇与世界的联系以全新的方式展现 ↑在景德镇,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推介陶瓷产品(2023年2月22日摄)。 这些年,3万多名“景漂”聚集于此 其中“洋景漂”高峰时达5000多名 与此同时,景德镇陶瓷匠人不断走出去 与国内外相关业界展开各种交流、合作 ↑ 在1978年的广交会上,意大利客商在洽谈选购景德镇瓷器。 ↑在江西景德镇,美国青年丹尼斯在工作室内整理陶瓷作品(2023年5月30日摄)。 ↑2021年12月15日,来自安徽的王文化在制作微型陶瓷作品,他来景德镇已有十多年时间。 瓷都景德镇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重塑辉煌 在传统瓷文化“原料”中 加入时代化“配方” 文化自信的窑火 在传承和创新中燃起新的生命
策划:赖向东 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制作:卢烨 记者:周密 编辑:周大庆 蔡湘鑫 编辑:煜辰上一篇: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陶韵传千年,瓷路行万里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