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古城缩影平江,演绎诗画江南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亢 张展鹏 杨绍功 时间:2023-07-07
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人这句赞叹,置顶苏州千年。南宋时,摹绘平江府即今日苏州城的《平江图》出世,图中所见“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格局延续至今。 拼版照片:左图为宋代碑刻《平江图》(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3月拍摄的苏州古城的卫星图像。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平江路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南眺罗汉院双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各级文保单位20处、控制保护建筑45处,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藏身平江河畔的琵琶语评弹艺术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只为听一曲吴语《声声慢》。不仅评弹,昆曲、苏绣、汉服,在平江路随处可见。 平江,意为大江大河的水流“至此渐平”,“平江顺水”塑造了苏州温文尔雅的特质。 岁月流转,江河不息。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千年不变,而今更在活化保护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漫步平江路,眼中不仅有一步一景、温婉宜人的烟火水岸,还有各类丰富多彩、青春活力的艺文空间。近年来,苏州积极开展古城活化利用新探索,将故居旧第转型为文化酒店、企业总部、展示中心,让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古宅古建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潘祖荫故居修复后,成为平江路上的“网红酒店”。 拼版照片:苏州古城“微更新”改造前后的平江路青石桥南。(资料图片) 平江路上部分小区,曾因房屋老旧、设施老化,居民生活不便。街道开展“微更新”,疏通管道、更新外立面、整治周边街巷环境。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看到巷口种回儿时的树种,感动得泪眼婆娑。 在古树的绿荫下泛舟,在沿河的窗棂前听曲品茶,在幽深的老街巷里体验斑斓时光,平江路充沛的文化张力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们,来此“打卡”体验江南之美。 近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平江路南段,一家书店明亮的玻璃透出温暖灯光。书店一面题为“寄给未来”的墙上,格子里放满了明信片,许多人在这里写下寄往未来的信。
记者:刘亢、张展鹏、杨绍功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出品 编辑:晓佳上一篇:习近平江苏行丨走进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