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总书记回信的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有怎样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 作者: 时间:2022-08-14
【编者按】 8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今年“五一”期间,本报记者曾近距离跟随采访“中国好人”胡晓春的守松工作,并以《黄山上的守松人:那山那松那人》为题进行过报道。值此之际,一起再来回顾下胡晓春和他的守松故事。 黄山上的守松人:那山那松那人 傍晚,沐浴着落日霞光,迎客松就像镀上了一层金边。当天来山的最后一波游客,抢在下山索道关闭前,依依不舍地在迎客松前拍下合影,惊叹声,不绝于耳。 作为第19任守松人,这样的场景,胡晓春早已司空见惯。 胡晓春手持望远镜,正在检查迎客松状况。 王锐 摄 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胡晓春,脱下军装,穿上护林服,在黄山风景区当起了一名防火员。2010年,胡晓春成为第18任守松人徐东明的徒弟,成为一名守松人“替补”。 翌年,29岁的胡晓春接过师父的望远镜、放大镜,正式转正“接棒”成为第19任迎客松守松人,这一守就是12年。 为加强对迎客松的保护,早在1981年,黄山风景区就确定了专人对迎客松进行24小时的特级“护理”。迄今,在所有守松人当中,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胡晓春虽然最年轻,但是守松年限第二长的一位。 29岁那年,胡晓春正式“接棒”成为第19任迎客松守松人,这一守就是12年。 王锐 摄 天天守着一棵树,会不会觉得枯燥、单一、乏味? “对我来说,迎客松不单单是一棵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守护好迎客松,就如同守护好家人一样。”并不擅言辞的胡晓春,一直把迎客松当成长辈,在他眼里,他和迎客松、黄山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你守着山,我守着你”。 从刚刚接手这份工作到如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但胡晓春,却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子,步入了不惑之年。 守松的日子里,一年365天,胡晓春有300天要在迎客松前打卡:除了观察树皮、梢头、枝丫、冠顶之外,每天的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 胡晓春的当班日记。 汪瑞华 摄 “没有变化,是最好的变化。” 这话听上去比较拗口,但胡晓春的理解是,只要无异常,就说明没有白白守护,迎客松长势良好,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从陌生到熟悉,胡晓春守松的12年里,当班每天雷打不动地2小时一次巡检,是他的工作日常,久而久之,也让自己成了半个林业专家。 什么时候要注意梢头长势了?遇到大风天气该如何应对?大雨过后怎样确保土壤不流失?季节更迭又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监测……对于这些,胡晓春早已熟记于心,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胡晓春在向记者介绍迎客松的近况。 吴焰 摄 “我本属猴,天生就和山有着不解之缘。”每每聊起这份工作,胡晓春总是如此调侃道。 甘于寂寞,但又不能只甘于寂寞。 一个人、一棵树、一座山。“起初的确有换份工作的想法,甚至动过外出务工的念头。”胡晓春坦言,白天人山人海,晚上夜深人静,静到只能听到风吹动草木的声音,失落感比较大。 好在当过兵,和山里的寂寞和孤独算是打过交道,这才让他波动起伏的心绪安定了下来。 如今,回过头再去想想,坚持留下来,胡晓春没有后悔过,“每个月毕竟能看到父母、见到孩子,这比什么都要值当,守护好迎客松,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即便休息在家,胡晓春也牵挂着这棵树,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上的监测系统,看看实时情况。 胡晓春在望松。 王锐 摄 因为这份工作,胡晓春2016年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游客眼里,胡晓春是守松人;在女儿眼里,胡晓春是“山大王”。 巧合的是,在他成为守松人的第二个月,女儿就降生了,自此往后,他多了一份牵挂,也多了一份寄托。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眼下,正值迎客松冬芽生长的时候,过上一阵子,松花就要开了。迎客松之于胡晓春而言,就如同蔡琴的歌声里唱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出品 编辑:王俞上一篇:习言道|“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