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陕西略阳麻柳铺的红色基因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周吉灵 时间:2022-08-10
麻柳铺苏维埃政府遗址 1935年2月3日,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途中按照中央部署,发动了陕南战役,1935年2月4日(正月初一)攻克宁强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随即红军由庙坝、麻柳铺三次向略阳县城侦察前进,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从此,麻柳铺的红色基因一直传承至今,走出了开国将领全兆瑞、新中国华北防空团团长张青山、军中骄子刘兴裕等一批优秀军人,成为广为传颂的红色故事。 麻柳铺苏维埃政府遗址 麻柳铺原是陕西略阳县的一个乡,1958年以前与略阳县管辖的庙坝相接,为汉代陈平道连接金牛道的纽带,是秦蜀古道咽喉,也是古来宁强县到略阳县必经之路。1935年红军攻占宁强县,一支先头部队占据大安驿后,由李营长带领约六十名战士,于二月六日进驻当时属略阳县管辖的庙坝乡。接着,他们以庙坝为基地,连续三次进入略阳麻柳铺开展活动,进入距略阳县城仅六公里的夹门子高山俯瞰侦察略阳城防务。 麻柳铺苏维埃政府遗址 据麻柳铺腰庄村下水磨王兴学父亲王明贵讲述:红军一进驻庙坝,就派了两名战士沿麻柳铺河从暗门子悄悄进入腰庄村下水磨磨坊,与看守磨坊的李清和夫妇联络,以下磨坊为据点筹备建立联络站,李清和夫妇为他们做饭掩护。由于走漏了风声,他们不得不爬上旁边的冠才山岩洞隐蔽。饥饿体虚的两名红军战士被河对岸余家沟组刘家湾采中草药的刘七斤发现后,主动接济了干粮,并带回刘家湾老家由其母亲养护,待两名红军战士身体康复后,怀揣着刘七斤母亲亲手做的火鳖子馍,从暗门子捷径返回了庙坝。 与此同时,红军以庙坝为基地,先后三次经寺基坝、二里坝、白果树、小沟,翻越金子山来到麻柳铺火神庙,开展活动。 2月7日当五名红军战士出现在麻柳铺时,乡民一片惊慌,纷纷离家躲进了山林。居住在火神庙旁的郭全德,因儿子生病没有离开。战士进入他家草房,和蔼地询问了家庭情况,又向他讲了党的政策,还看望了得病儿子郭清明……临走时一再叮嘱老郭:“不用害怕,想法子把跑上山的乡亲们喊回来。”红军战士们离开郭家,沿火神庙场边的小学转了一圈,观察了地形,就返回庙坝去了。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15名红军二进麻柳铺。执行侦察任务的5名战士,沿河道走至上水磨,一青年正惊慌地往山上跑,战士吆喝着跑去把他挡了回来。了解到他是佃农王陈邦的儿子叫王天喜,年方19岁,长得壮实、机灵,战士亲切地同他拉家常、讲政策,消除了紧张和顾虑,他满口答应为战士带路。他们翻山越岭,抄捷径由林口抵达塔坡寺,再前进至离县城六公里的夹门子沟,登山远眺略阳城周边地形防务。完成了侦察任务后,战士同王天喜一道返回了庙坝。 留在麻柳铺的10名战士,动员陈学益、郭全德为向导,登上阳山朝云庵,把躲在庵里的阎明润、王西敬、李清和父子动员了回来,其他离家的乡民也闻讯回来了。 红军战士宣传说:“红军是受苦人自己的队伍!是打富济贫的,还要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受苦人再不受剥削和欺压……”郭全德首先响应,立即带引红军战士牵来豪绅李明镜家五头猪,亲自操刀杀了三头,又背来豪绅袁义茂家八斗谷子,为战士们安排伙食;阎明润主动为战士编草鞋,还同李清和带领战士到石家沟山洞里,取回豪绅保长李志林藏放的五十斤腊肉。阎的妻子王锡兰为战士纳袜底;王西敬等给战士背东西、扛柴禾……红军在麻柳铺扎了两天一夜,于2月15日早晨,又返回庙坝去了。 红军磨 红军两次到麻柳铺活动,并纵深侦察略阳县城防务的消息,震惊了略阳山城的胡宗南部第六团,城内一片惊慌,又是戒严又是抽查户口。派便衣队对红军进行了打探和追击。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八)午后,红军李营长领战士50余人,翻金子山到火神庙,第三次来到麻柳铺,受到郭全德、阎明润、王西敬等乡民的欢迎,被簇拥进了火神庙。接着,红军战士把上次带路去的王天喜,护送回上水磨他的家里,李营长亲临茅舍,给王天喜家赠送了一小竹笼核桃,一方腊肉。王天喜的父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赶忙烧水沏茶招待红军战士。 红军通过两次同麻柳铺乡民的接触,“打富济贫”政策宣传,创建“苏维埃”的条件基本成熟,李营长让郭全德通知乡民当日下午开会,建立“麻柳铺苏维埃”政府。 由于乡民居住分散,天色已晚,到会人数不多。成立“苏维埃”的会延迟。不料,就在当天夜里,红军接到紧急转移的命令,连夜撤离麻柳铺,要开往宁强。郭全德还给红军带路到宁强代家坝才返回。 红军离开麻柳铺第三天,驻扎在略阳县城老爷庙的六团便衣队将郭全德、阎明润、王西敬等关进县城囚室。接着又将李清和父子坠上石头沉入嘉陵江,并枪杀了两名“苏维埃”干部和胡先进、樊永明、候国银、胡冬娃四人,。 红四方面军三进麻柳铺,“打富济贫”,对乡民秋毫无犯,建立“苏维埃”,随后有10人为此罹难。麻柳铺烈士阎明润的妻子王锡兰,当时就编了一首《迎春花》山歌颂扬和纪念,至今在老一辈乡民中流传:去年正月红军来,迎春花儿开。今年迎春花又开,红军啊!为啥没回来?
张青山相关资料 其实,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建立根据地和北上长征时,早已在略阳县麻柳铺一带播下了红色种子。 1932年2月居住在麻柳铺腰庄村余家沟的张青山,由于三兄弟贫困交加,年仅13岁去镇巴、紫阳贩茶途中,得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建立根据地,就主动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至陕北延安,参加了解放战争。1954年35岁的张青山在华北防空司令部工作,职务团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签发“革命军人证明书”,20世纪90年代末逝世后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直居住在麻柳铺余家沟,同父异母的胞妹詹秀英前往参加葬礼,并带回了证件。 居住在麻柳铺腰庄村沙地湾组的杨宏兴,1934年也参加了陕南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新中国成立后回到麻柳铺参加生产劳动。 而一进麻柳铺,被腰庄村徐家沟组刘家湾刘七斤一家掩护接济的两名红军战士中的一人,更与麻柳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名红军战士在得到刘七斤一家掩护养护后恩情永记。在参加长征和解放战争后,成长为共和国的一名军官,1951年他想尽一切办法来到略阳县参与招新兵接兵工作,专门把刘七斤大儿子刘兴裕破格接入部队从军,后来多次推荐刘兴裕进入军校深造学习,刘先后担任山西临汾军分区科长、天津市某部领导。并将刘兴裕的弟弟刘兴富推荐到部队当兵,后因刘身体因素返回麻柳铺腰庄村徐家沟劳动。这种有情有义的无私回报,在麻柳铺传颂至今,成为人人皆知的传奇历史。 全兆瑞 居住在红军三进麻柳铺侦察略阳县城线路上的林口村漂草坪组袁家咀的全兆瑞,有着新中国将军中“老将”之称。年幼时全兆瑞为了活命,去四川旺苍县白永镇一家煤窑下井挖煤,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到达川北后,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填写籍贯时,他怕国民党会找家乡亲人的麻烦,就把籍贯编成广元市神宣释乡雁子边,后来也未更正,至今造成了全兆瑞为四川红军的籍贯错误。 全兆瑞参加红军后,在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7团当战士,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长征,出征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曾两次赴朝参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后来任营口军分区司令员、丹东军分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顾问等职,1992年回到林口村为父亲立碑扫墓,1994年10月16日在沈阳逝世。全兆瑞在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张万年(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一直担任他的警卫员。新中国成立后,全兆瑞多次回到故里扫墓,支援家乡建设,还同家乡领导共话未来,为家乡道路修建捐献爆破物资两吨。最为津津乐道的是:新中国成立初,全兆瑞由警卫员张万年陪同回到略阳县林口村漂草坪看望乡亲,以及警卫员张万年火线三次舍命救首长的动人故事。 张万年(左)与首长全兆瑞合影 张万年,山东黄县(龙口市)人,16岁参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广东剿匪、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立下赫赫战功。1993年晋升为上将军衔,为中央十五届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 1945年3月,年仅17岁的张万年在胶东北海独立营伏击日军时胆子很大,敢和鬼子进行白刃格斗,被营长全兆瑞看中,说:“这是一个好苗子!”当选为通信员。 1945年7月八路军北海独立团三营营长全兆瑞站在高岗上,指挥部队抗日时突然负伤倒地。张万年立即扑上去,保护了全兆的瑞生命,负隅顽抗的日军被全部消灭。1945年底在辽东大东沟战斗中,全兆瑞冲锋在前被敌军火力锁定,张万年将他扑在身下滚进山谷,全兆瑞躲过一劫。从此时为三十六团参谋长的全兆瑞,就把张万年调去当了自己的警卫员。1946年10月,摩天岭战役中全兆瑞累得口吐鲜血,为了摆脱敌人追赶,张万年冲锋陷阵背着全兆瑞冲出包围圈。张万年三次从战场上救了全兆瑞,在部队中被演绎成传奇,一直伴随他成长为新中国将军和军委副主席(相关内容见《张万年传》)。 新中国成立后,全兆瑞两度赴朝作战。张万年则在粤东剿匪,两人才从此分开,但两人亲如兄弟般的战友之情持续了一生。 全兆瑞1992年为父亲全吉星立碑 前些年,略阳县林口村八十多岁的全兆瑞的侄媳祁桂英,还滔滔不绝讲述幺爸全兆瑞回乡探亲的故事。时任接官亭乡政府干部谢建青还清楚记得,全兆瑞1992年回乡给父亲全吉星立碑扫墓和为林口村捐献爆破物资修路的情景。至今,全兆瑞的儿子全德明每年还从北京回到故里为父亲等先辈扫墓,计划为家乡乡村振兴出力献策,殷殷之情,长久流传。 在麻柳铺有一座清末的武略骑尉墓一直受当地人敬仰。今天,麻柳铺一带入伍报效祖国一直是年轻人追求的时尚;麻柳铺腰庄村党支部书记熊文昭,已经协调修通了瞻仰红色遗址、重温红军故事的环形公路,申报了项目;走进宁略公路旁“红军三进麻柳铺纪念亭”,太阳能播报器就自动把这里的红色故事一次次传扬。红色基因,依然在麻柳铺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作者:周吉灵 王兴学 谢建清 刘怀福/调研整理(作者分别为作家、文史研究员、当地老干部和接触过红军的老人后代) 2022.8.6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上一篇: 世界唯一匈奴故城——陕西靖边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