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丝路历史!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贵的一只“蚕” 来源:陕西交通广播 作者: 时间:2021-01-11
37年前,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出土了一只小小的“蚕”,见证了一段灿烂辉煌而意义非凡的历史。它,就是来自安康石泉的鎏金铜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提到,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铜蚕”,见证了2000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 2018年5月13日,鎏金铜蚕被确定为安康市城市新名片。 鎏金铜蚕是如何发现的呢? 在1984年,陕西安康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在河水中淘金时,淘到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周围伴有五铢钱若干。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铜蚕的出土,将安康石泉县养蚕历史推前到汉代。 一只身世不凡的铜蚕 鎏金铜蚕,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 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 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 “鎏金铜蚕"可谓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纽带作用的标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和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石泉:丝路之源、金蚕之乡 石泉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2000多年来,这里的百姓世代以养蚕为生。 如今,石泉打造出了从育苗植桑、养蚕缫丝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全县养蚕发种8万张,农户蚕茧收入达1.36亿元;贫困户桑园面积1.8万亩,户均蚕茧收入8400多元。 桑蚕文化与技艺,是石泉不可缺少的财富。借助“鎏金铜蚕”的历史文化和当地蚕桑资源优势,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人民网、人民视频共同打造“我爱我的家乡 把安康带回家”大型融媒体直播。 1月16日,走进安康石泉。 逛一逛陕南保存最为完好的千年古县城石泉老街, 聊一聊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 探一探意义非凡的“鎏金铜蚕”背后的故事。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