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盲盒助力文物“出圈”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庆彪 时间:2021-01-07

手拿各种考古工具进行探险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则可以通过考古盲盒实现。考古盲盒里手工制作的文物仿制品,是由各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包起来的“未知”,铲开之后或许就有机会得到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仿制品,当然也有可能是空的。考古盲盒让买家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探寻,买家化身考古学家,体验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与带来的惊喜。当文创与盲盒混搭,一场风潮引发社会关注。考古盲盒太过火爆,成功“出圈”,导致经常断货。很多人在网上感叹,希望能抢到一个挖土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考古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弘扬历史文化需要公众的理解与参与,让更多人参与到考古中是解决考古学高冷、难以走近公众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守护文脉薪火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对文物文创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考古盲盒拉近了考古与年轻人的距离。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到《国家宝藏》文创产品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再到“故宫淘宝”推出“猫祥瑞”主题盲盒,以及针对孩子的恐龙、石头等考古盲盒,培养小小考古学家。

考古比较小众,民众对考古或多或少有些误解。其实考古人员大多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发掘、分析工作。让历史的面貌清晰起来,拉近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减少公众对考古的偏见,需要丰富宣传途径和手法。考古普及,从挖一铲子土开始。

考古盲盒能红多久?要想不变成昙花一现的网红现象,核心在于在高质量文创产品上下功夫。例如有买家提出,盲盒文创产品做得再真点就好了,鼎的价值在于鼎上的文字,可是有些鼎上没有字,可以做得更精致些;也有买家收到的产品存在掉色、断裂等问题。这些会损害卖家的品碑。

考古盲盒的火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盲盒有了文化底蕴,不但丰富了盲盒的文化内涵,还让买家多了一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买家用手里的刷子让历史清晰起来,挖出的可爱摆件成为家中的文化场景,很多文物文创就这样来到寻常百姓家。通过考古盲盒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带动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会吸引更多年轻人产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兴趣。(杨庆彪)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