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千秋伟业 万代功德

---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认识和思考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振峰 时间:2020-11-24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呼吁相关国家共建一条东连亚太经济带、西接欧洲经济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个国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同。对于共建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宏伟构想和伟大决策,使我们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无穷魅力,更加缅怀开拓者张骞的“凿空”经历和丰功伟绩。

城固张骞塑像

 

凿空西域  开天辟地

西汉的“文景之治”共时近40年,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公元前138年,19岁的汉武帝刘彻雄心大志,他想联合远在西域但不知具体位置的月氏国,东西夹击强敌匈奴,满朝文武无人知道月氏国在哪?谁能堪此大任呢?便在全国选拔人才,当年27岁任郎官的汉中城固人---张骞走上了历史舞台。

汉武帝经考察认可了张骞,并亲选在汉匈奴人堂邑父为副手,在淳化县的甘泉宫中,隆重接见张骞并授符节。随后,张骞率100多人开始西行。当张骞一行走到青海甘肃交界的扁都口,被匈奴截获并押到王庭(今呼和浩特附近),匈奴单于可能想招降张骞和了解汉朝情况,严密关押但不很苛刻。张骞坚持不妥协、不合作,始终持汉节不失。由于张骞坚强而有力,待人宽厚大度诚实可信,竟然“蛮夷爱之”(司马迁《史记》语),单于亲自给张骞物色了一位贤良的匈奴女子为妻,后有了儿子。在匈奴严密监控下,张骞不动声色,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听马嘶雕鸣、雁叫长空,波澜不惊、平淡度日。

张骞西行5年杳无音信。公元前133年,豪情万丈的汉武帝定下了“马邑之谋”,拉开了军事反攻的序幕。前129年匈奴进犯中原,汉朝四路大军迎敌,除卫青一军取得“龙城之役”的胜利,其余三路均遭失败。汉武帝意识到不了解地理情况、不熟悉敌军特点、不掌握情报信息的重大问题,他陷入了沉思和无奈。

城固县张骞墓


经9年关押,匈奴人时有松懈。公元前129年的一天,张骞抛下妻儿,和堂邑父逃出,往西狂奔,继续去寻找月氏国。经数十天奔波,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此离长安已万里之遥。听说大月氏还在西南三千里,张骞和堂邑父又艰难前行,他们翻越了帕米尔高原,横穿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人迹罕至、水源奇缺,时而骄阳似火,时而飞沙走石,时而大雨冰雹,举步维艰。两千年来,人们都觉得太难以想象,张骞是在什么样巨大的信念支撑下,从大沙漠成功穿越的?张骞到了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又继续前行。当张骞历尽艰险到达大月氏(今阿富汗)时,人们充满了钦佩和神奇。张骞讲明来意,但大月氏多年安居乐业,对匈奴仇恨日渐消弱,张骞耐心持续做工作,也对周边国家走访考察。一年以后,前128年,张骞带着遗憾踏上回国之途。为躲避匈奴,他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走青海羌人区,途中张骞又被匈奴骑兵抓住押往王庭。张骞的精神、品质、才能确实非凡,匈奴单于宽恕了他,并让他与妻儿团聚但继续关押。过了一年,前126年,趁匈奴内乱,张骞和他的妻子还有堂邑父逃返长安,张骞神奇归来,京城为之轰动。当年雄姿英发的青年已满脸沧桑、须发斑白;当年的百人使团,只回来他、堂邑父二人。张骞多次讲述十三年出使经历和所见所闻,武帝和众大臣听得如痴如醉。

 河南省方城县张骞封邑碑     


汉武帝对于风险重重又十分向往的河西走廊和苍茫西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视野大开,看到了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也看到了一个大国充满希望的未来!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张骞的汇报,为汉朝的军事、外交方针奠定了基础,随之形成了宏大的国家战略。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司马迁《史记》中称赞张骞“凿空”之功,绝非虚言。

塞外雄关


公元前123年,汉朝六路大军进击匈奴,张骞以校尉军衔随大将军卫青进至漠北。张骞熟悉地理和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由他确定进军方向、路线、宿营地点等,司马迁写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此役大胜。张骞功劳突出,千余公里的河西走廊首次通畅,汉武帝取“广博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候”。

 

前121年夏,汉朝三路大军进击匈奴,张骞以卫尉职务独当一面,率一万骑兵参战,不料因贻误战机致使李广所率四千骑兵惨败,被判死刑并削封,后未执行但贬为庶民。张骞从巅峰跌入低谷,但他身为草民仍心忧国家,武帝当面听他汇报,高度重视并继续重用。

前119年,拜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人豪华使团,带了大量金银、牛羊、丝绸等二使西域,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中亚各国,还专到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再访。历时五年,张骞一行与几十个国家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奠定了汉朝对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前115年,张骞带着数十种蔬菜瓜果种子,带着极大的收获返回长安。汉武帝封张骞为大行,位列九卿,名动天下。因为长期艰难奔波,张骞一病不起,也许是壮志已酬、百无牵挂,前114年,张骞病逝长安,归葬城固。


张骞两使西域,用一生心血实现了一项壮举——开辟丝绸之路,他赢得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尊重。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申请,“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33个遗产点(中国22个,其中陕西7个)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骞墓名列其中。

有一种观点说张骞第一次出使没有完成任务,汉武帝宽大了他。我认为不然,张骞领受的是具体的、短期的,是谁都没有把握的任务,张骞归来,为彻底打垮匈奴提供了一个清楚的、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构想了一个宏阔的明天,正对汉武大帝的心思,可能刘彻当时就认为张骞“广博瞻望”。汉武帝曾在一篇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张骞和汉武帝都是非常之人!


河南方城县张骞祠

 

奇功伟绩 千古一人

张骞两使西域,为中原与西域和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为汉朝成为一等强国,作出了卓越贡献。两千年来,一人而已! 

张骞带回的情况信息是全面丰富的,司马迁根据他的《出关记》写入《史记.大宛列传》的国家就多达27个,甚至写了黄河的源头,这也是世界上对这些国家地区的首次考察。张骞所提的建议,全是战略性的举措,汉武帝非常重视并全部采纳。张骞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这是他们二人之幸,更是中华之幸!

 

前12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陆续设置了寓意美好的武威(武功军威)、张掖(张汉朝之臂掖)、酒泉(地下有泉如酒之甘)、敦煌(盛大辉煌)四郡,先后派出20多万军队“屯田戎边,有事则战,无事则耕”,称为“国之血脉”的邮驿系统在沿途建立,保证了国家政治、军事、商贸、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又在敦煌之西分设了玉门关、阳关,建立了扼控天山南北的军事要塞和前进基地。汉朝主动采取了几次军事大行动,粉碎了匈奴军事威胁,“利之所在,无所不至”,和平的环境迎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大量沉睡的土地被呼醒,亘古以来的大漠戈壁中出现了许多沃野绿洲,牛羊成群、瓜果飘香。溯望两千年前张骞开辟的这条道路上,走过一拨又一拨的军队和移民,走过一队又一队的商贸驼帮,文化交流络绎不绝,经济往来匆匆忙忙,中原的丝绸、陶器、茶叶等还有各种技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走向世界,西域的名马、鸵鸟、蔬菜瓜果如水奔海进入中原。河西走廊串珠式城市的出现,也象征着由拒变迎、由封闭转为开放的巨大变化。《汉书.匈奴传》记载,河西走廊“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张骞的壮举空前绝后。他以政治家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到了大汉王朝的发展方向和难得机遇;他以自己出生入死的亲身经历,找到了宏图大展的具体路径。他向武帝汇报:“且城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踌躇满志的汉武大帝,深以为然。“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张骞在削封为民后,还向武帝建议:“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盖东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张骞的话拨云见日,武帝正中下怀,即命其率盛大使团再使西域。


 

张骞充分体现了大国外交家的卓越胆识和杰出风范。他到乌孙致赐礼物后,鸟孙王昆莫心中暗喜但傲慢矜持,以对匈奴单于之礼相待,司马迁生动描写,张骞当即斥责:“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张骞两使西域,经数十年做工作,诸国相信和依赖大汉的局面基本形成。前101年,汉朝设使者校尉专司西域诸国事务,为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经济文化,提供了保证。诸国不愿再向匈奴交纳赋税,汉朝又“无取于彼”,诸国乐意归汉。“建武中,皆遣使求内服,愿请都护”。前60年,汉朝顺应诸国意愿,正式在新疆轮台县设西域都护府,有效管辖“四十八国”。和平统一水到渠成,广袤西域与中原融为一体达两千年之久,张骞之功光耀青史!

张骞一定清楚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西域通道在军事、经济和开疆拓土的巨大作用,但他没想到的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所著的《中国》一书中,给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命名了一个华丽的称谓——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字叫响了整个世界!这是什么作用性质的路?是军事防御之路、扩疆固边之路、邮传官驿之路、经济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对外开放之路。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今天,我们在河西走廊面对长城、烽燧和关隘等遗址,能够想象到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仿佛看到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等杰出将领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面对数不清的石窟佛像、精美壁画、邮驿残址,能够想象到文化繁荣、群星灿烂的旧时辉煌,仿佛看到郭荷授业、郭瑀著书、刘炳扬儒、李暠办学,他们传播文化、化剑为犁!我不知道是谁最早把佛教带入中原,但知道中华民族以搏大胸怀接纳了西方佛教,并发展为中国三大理论体系之一。我仿佛看到鸠摩罗什、朱士行、法显、宋云、惠生、玄奘等高僧东来西往弘扬佛法。张骞没有想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经由他开创的通道进入中原,但佛教没有忘记张骞,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323窟中的壁画,就是唐朝僧众画家精心绘制的张骞出使西域的盛大场景,我国发行过此壁画的邮票。我不知道河西走廊上有多少汉朝的邮亭驿站,但知道当时的邮驿系统保证了汉朝政令畅通和统治力的迅速落实,也是军事、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活动的纽带。资料上看到,全国出土汉简共8万枚,其中河西走廊6万枚,在敦煌悬泉置(驿站)遗址就出土了1.5万枚。由张骞开凿的这条路,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疏通、守护,为国家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风云变幻的沧桑岁月,也看到了苏武、常惠、班超、仓慈、裴矩......。史书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十万大军,先在青海打垮了为害西域的吐谷浑,又经受了扁都口七月大雪,不顾随行其姐和数万人冻死的影响,在张掖主持召开了27国家元首和多国代表参加的国际博览会,推进了当时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我联想38届遗产大会同时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列入世遗名录,这位“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唯一踏上河西走廊的皇帝,似乎也应算一个“有为之君”。

 

伟大精神  日月同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丝绸之路的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已成为旧时传说,其作用却愈加重要。张骞是丝路开拓者,是探险家、外交家,还应是政治家、军事家、农学家、地理学家,还是经济贸易的专家、对外开放的先驱、民族团结的榜样、文化交流的典范,他是创造光辉历史的民族英雄!

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逐渐久远,精神青山不老。历史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习近平主席说:“实现伟大目标需要英雄精神”。张骞有没有精神?十年关押、情怀依旧,越天山、涉流沙、九死一生,公侯到庶民、痴心不改,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有常人难及的精神。我冒昧归纳:

忠于使命、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张骞被关押十年,十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况且贤妻相伴、娇儿绕膝,足以使英雄气短、步履蹒跚,可张骞始终持汉节不失,爱国信念从未动摇。

勇往直前、万死不辞的奋斗精神。关押九年后逃出,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司马迁写道:“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生动描写了张骞饮血食肉的艰难情形。

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张骞两使西域,跋涉几万里。到大月氏、到乌孙,谁也没有把握取得什么效果。他心中只有国家、只有使命,不惧任何艰险,不达目的不休。

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长途跋涉、被俘关押、抛妻离子、升官进爵、削封为民,我们看到的都是心忧国家、倾心尽力的张骞。

坚持原则、高度灵活的务实精神。爱国、使命是张骞为人办事的底线,他从实际出发,既目光长远、着眼大局,又脚踏实地、注重效果。“蛮夷爱之”,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张骞不朽、精神永存,世界没有遗忘开拓者--张骞,我们更应该很好地宣传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我认为做以下几件事是很有意义的:

1、在国家、省、市的博物馆设立张骞专门馆、室、版,宣传其生平功绩。

2、在中小学的课本教材中,应有张骞出使西域的简要事迹;可编写连环画、拍动画片,从儿童、小学生开始抓好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有关部门可筹划、拍摄反映张骞开创丝路的电视剧、电影等。

4、在相关城市,树建张骞雕塑。汉中市区应有张骞的大型雕塑,有的广场、街道、标志建筑楼阁等可以张骞或博望命名。

5、加大投入把城固县的张骞墓及纪念馆、文化园区建设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经典名片,成为在全国数得上、叫得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中华几千年英雄辈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他们是旗帜、是榜样。我们应该从先贤非凡的根脉中汲取历史基因,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一往无前的壮志豪情,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无私奉献的崇高人格,值得所有中华儿女缅怀、传颂和学习!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