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走进陕南苗乡——“探索胡氏庄园文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唐伟 周刚伍 时间:2019-08-27

56B00

胡氏庄园门前的参天古木——枫香树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周刚伍 记者 唐伟 )早在全国各地纷纷前往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参观的年代,陕西镇巴县大槠苗乡丁木坝也发现了一处规模颇大的地主庄园。这里不仅有高大的院墙、山寨和水牢,而且,还有众说纷纭埋藏地下的大量金银珠宝......

只可惜地处偏远深山,这里至今不通公路,历史上的水运也由于河道干涸早已中断。通往“胡氏庄园”须爬山涉水,漫长山道阻隔了大量准备前往的参观考察者。

一个祖籍湖北、为官经商并置田于石泉、西乡的清代官吏人家,为何选择镇巴苗乡的偏僻之地,用几代人的心血修建庄园,并迁居委安家小?这其中的奥妙疑团,诱使我们不辞辛苦前去探秘。

初夏的陕南大巴山,漫山遍野林木葱葱,鸟语花香。令久居都市里的人们陶醉的是那清新的空气。下车伊始,人们总要伸开双臂,仰起脖子,尽情地吸吮上几口,然后,面对着青山,大声地吆喝上几句:嗨,我来啦!

从镇巴县城驱车3个多小时至公路的尽头——青水乡大櫧村原乡政府所在地,已近黄昏,我们决定在此投宿,以便第二天有足够的时间去遗址考察。

大楮小镇坐落在两水交汇的山岔之间,从东西两条山沟流淌下来的小河汇集成大楮河之后,从小镇的西侧流向北流去注入汉江。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水势浩渺,足以行筏。据当地人介绍,解放初期,从西乡、镇巴还可以行船至此。二百年前修建胡氏庄园的石条皆是通过水路运抵大楮的。夕阳下,尚见一老一小在河滩上撒网捕鱼,我们凑上前去,看见竹篓里巴掌长的小鱼还在欢蹦乱跳。陪同我们的青水乡苗民干部李高峰连忙掏出5块钱买下3斤,高兴地对大家说:“大楮河的土鱼可有名气了,这是城里人吃不到的,今晚让你们尝尝鲜。”

山里人晚餐比较晚。花了较长时间,用铁锅、吊罐、柴火把肉炖得又烂又香。我们坐在吊脚楼上,听着大楮河的流水声,一边大块地吃着腊肉,一边大碗喝着当地人自酿的包谷酒,真是别具一番风味。尤其最后一道菜鲜鱼汤,更是香气四溢,满满一大盆大家吃干捞尽喝了个底朝天。饭后又听房东讲述当年修建胡氏庄园的种种传说,直到深夜方才休息。

2170A

胡氏庄园门前的参天古木——枫香树

第二天拂晓,大家不约而同地起了个早,匆匆洗漱后便踏上旅途。去胡氏庄园的河谷弯弯曲曲朔流而上,一会儿爬坡,一会儿趟水。沿途满目青山绿水,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在河谷中转来转去,差不多快2个小时。终于在转过一处河湾时,狭窄的山谷豁然开阔,周围的树木渐密,前望有几株参天古树,显示着此地时间的久远,我们猜想可能到了。

举目环顾,椅子形山势在眼前缓缓展开。两股山脉从高出一头的后山左右延伸,凹形山体前又一道山脊潜出,好似一条蛟龙横卧。龙首在一二里地外侧身翘起,与后山遥遥相望,巍峨而雄奇。两条细水环绕、柳树垂枝、园前的秧田莲池鹅鸭游憩......胡氏庄园就坐落在这山椅之中、龙身之上、田园之间,令人不禁感叹:真乃风水宝地也!

31998

遗址上的石条屋基和地面

据说,当年一名四川风水先生为胡氏庄园选准“龙脉”而瞎了眼睛,不料胡氏后代未守诺善待奉养,还打发瞎子去推磨干活。这位风水先生乘一次主人得病之际,献计凿后山建寨门,从而伤了“龙脉”,以至胡氏庄园逐代破败,最终被匪徒抢劫一空。

25037

庄园的高大围墙及后门

胡氏庄园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至今保存完好的护园围墙,墙身为块石所砌,厚度近2米,高5米有余,前后园门的门柱、门梁为整块石条镶嵌,宏伟而坚固。据村里长者介绍,过去的院门,仅正门足有半尺厚,均为铁皮所包,数百斤的重量,以至早晚开闭大门时与门墩摩擦发出的嘎吱声,整个村子都能听到。

29690

杂草丛生的前厅与花园

沿故道,上台阶,我们从侧门进入庄园。园内建筑由四部分组成:正面是祠堂,左侧是生活区和内花园,祠堂后面是墓地。庄园里原最高处是胡氏祠堂以及生活区的厅房、厢房以及碾米、酿酒、木工、银匠作坊等几十幢建筑。如今,除四间居室现还有人居住外,其余均在60年前匪劫火焚中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到处是散躺着各种形状的石条、石礅和石冠。不少横卧的石柱、石碑上面,雕刻有“梅、兰、竹、菊”“旱莲花”以及“开仓放粮”“千叟宴”“十八罗汉” 等图案,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人物神态,均刻画精美,鲜活逼真。能在深山荒野之地,见识如此工艺精湛的大批石雕,真让人叹为观止。只可惜年陈日久,上面已爬满青苔和小草,一派凄凉。一株孤零零的桂花树上蝉闹不止,似乎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兴盛与繁华。

步入另一侧的内花园,园内杂草丛生,树木凋零。在弯弯曲曲的小径旁,可见一些零散的花木和断壁残垣。从记载园内修建的碑文得知,胡氏从清咸丰年间始建庄园。而历代通过水运从石泉、西乡至大楮再运抵丁木坝最多的是成型的石条和各种名贵花木。有洛阳牡丹、武昌水仙、杭州金菊,更有汉江下游的兰草、文竹、桂花等。当地有一种传闻,认为胡氏几代人为官、经商,非常有钱,向大山里转移财产时为掩人耳目,船上大量栽植花卉的盆、缸内都装有金银财宝。当然,运来的花木品种繁多,加之丁木坝群山环绕,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利于植物生长,当时的花园必是百花斗艳、四季常青,楼阁走廊、林荫交错。但最终,苗汉两族劳动人民几代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毁于一旦,让人扼腕叹息。

以上三图说明:园内断垣残壁以及遗留下的柱礅

根据遗址墙基和石条铺就天井面积、方位的测算,以祠堂为中轴,厅房、厢房应是几进几出的主体建筑。一二百年前,此地林木茂密,选材方便,当年整个建筑的门、窗、椽、檀、桌、凳、床、椅,均是木制并油漆,这也是造成后来被劫匪轻易火毁的原因。我们在一幢遗址下还找到一处用石条砌成的地下室,这便是传闻中的“水牢”。

据村子里的人介绍,这里原是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因为有地下水浸入而废弃。随着胡氏庄园人口的增加,在二十世纪初鼎盛时期,家小、族人、工匠、杂役等已达三四百之众,免不了要出现滋事违规者。由于当时远离官府,这座地下室后来便成为临时的紧闭室。庄主就是当地的法官和警长。

顺着石阶,走过多重墙基来到院后的胡氏墓地,根据旧时“阳出富贵,阴出子弟”的观念,此地的选择当时很有讲究。山麓前的开阔地,错落有致的几十座坟墓,无论高低大小,墓前都立有石碑。其中胡氏庄园的高字辈——胡高学之墓不仅高大而且位置居前。阁楼似的石雕墓碑,高约4米,阔5米有余。并设有香炉和拜台。虽然文革期间碑冠、旗杆被掀,仍不失其雄姿。碑扇上雕刻的仙鹤、松柏、亭阁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据说当年刻碑工匠多来自湖北、安康等地,庄内还专为他们设立居室安排生活。有的携妻带子,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

17C8C

胡氏墓地以鼎盛时期的园主胡高学墓碑高大,文革被毁,其三位夫人的合葬墓尚存

庄园的后院门连着一条小道,爬坡一里多地,便是山寨。这是庄园内家眷应急时的庇护所。山寨修筑在一地势险要的山头,上山的惟一通道筑有坚固的寨门。山顶盖有房屋,种有蔬菜,备有粮食和水窖,寨墙上还架有盆口粗的土炮。如今这里倒成了放牛娃躲雨、嬉戏的好去处。

胡氏家族,几代为朝廷命官,早在二百年前洞察满清后期内忧外患的局势,必导致交通要道出现兵荒马乱,故而既不回祖籍湖北,也不在为官经商的石泉、西乡一带安家,而选择进镇巴深山与憨厚的苗民为邻,以其几代人的物力、财力和心血,筑起这一旷世豪华的胡氏庄园,然而,不曾想虽避开了乱世兵荒,却未躲过野蛮的匪患。曾经历了上百年辉煌的胡氏庄园终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入陕川匪王三春洗劫。数百名匪徒攻下庄园,搜出了大批的铜钱、银元和绫罗绸缎。只是掘地三尺,未找见金银珠宝。匪首一气之下下令纵火焚毁了庄园。大火一直烧了两天两夜。曾船装马驮盆藏数目非小的金银珠宝究竟埋于何处?几十年来曾有不少人偷偷掘坟墓、撬墙基均无发现。这个谜连同庄园内许多奥秘一样,只好留待后人去探索了。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