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甘肃武威引敦煌石窟管护经验 促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冯志军 丁思 时间:2019-09-02

甘肃武威引敦煌石窟管护经验促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图为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资料图) 杨艳敏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1日电 (记者 冯志军 丁思)记者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该院将携手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对其境内一系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并开展天梯山石窟精品文物赴外展出、丝绸之路文物展等,把双方合作打造成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合作的榜样。

敦煌研究院与武威市政府8月31日傍晚在敦煌签署院地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借助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弘扬、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优势,指导推动武威市文物保护工作。

图为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图为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资料图) 杨艳敏 摄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河西走廊早期石窟研究、西夏文物研究、丝绸之路文化等课题,并就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塑像保护修复、合作成立武威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文物数字化项目等工作上展开密切合作。双方还将合作开展天梯山石窟精品文物赴外展出,推动武威市博物馆文博创意产品研发和陈列展览。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武威市境内有一些如天梯山石窟等重要的文化遗产,但目前在一些方面与保护利用目标尚有差距,亟待保护和研究,当地又缺少比较强有力的文博研究单位。因此,敦煌研究院将能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图为出土自甘肃武威市境内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图为出土自甘肃武威市境内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资料图) 杨艳敏 摄

武威,古称凉州,是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其境内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武威市市长周伟表示,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文博系统的一面旗帜,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弘扬、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敦煌莫高窟更是名扬四海,是人类文化的圣殿,吸引着全世界热爱文化遗产事业的人们前来朝圣。

周伟认为,双方协议的达成,将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把双方合作打造成为院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探索出一条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为促进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