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艺术资讯 >

潼关黄河老腔进京献艺——非遗文化绽放“村晚大舞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时间:2025-02-21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2月22日至23日,陕西潼关西北综勘黄河老腔艺术团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邀请进京参加“村晚大舞台”活动演出。本次活动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从2024年12月21日起推出的“过年—春节主题展”,活动以春节时间轴为主线,展示了全国120余项春节非遗项目,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日。本次演出不仅为首都观众带来震撼的黄河文化体验,更成为潼关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展示窗口。

近年来,潼关县以非遗保护为核心,通过传承、创新与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之路。

1.jpg

挖掘根脉 传承发展

对县域非遗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了包括古战船、潼关肉夹馍、鸭片汤、黄河老腔等在内的非遗线索600余条,为其建立数字化档案,确保非遗资源的完整记录与保存;加强传承人保护与培养,通过认定非遗传承人、设立传承基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确保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将非遗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黄河老腔、古战船、踩高跷、锣鼓等课程,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并热爱传统文化,为非遗保护注入新生力量。2023年滨河小学老腔少儿团登上央视,挑战“黄金100秒”获得小组第二名;202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美育大赛获铜奖;滨河小学社火队参加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潼关示范展示活动赢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城北幼儿园老腔团受邀赴泾阳茯茶镇参加2024年央视春节档《欢迎来我家乡过大年》活动,为宣传潼关旅游起到推动作用。

2.jpg

活化利用 融入生活

潼关县在保护非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的活化利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在保留黄河老腔传统唱腔和表演形式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作了《黄河谣》《夸父追日》《暮夜却金》等新剧目,既吸引了年轻观众,又赋予老腔新的生命力;以“黄河旅游文化节”“黄河岸边过大年”为主题,将非遗表演与旅游活动结合,打造非遗年货节、民俗社火展示等特色文旅项目。2024年,潼关县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900余场,接待游客超3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4亿元,非遗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省级非遗项目潼关肉夹馍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带动全县非遗产业发展。据统计,全国标注潼关肉夹馍的实体经营门店已多达2万余家,全县共有工业化生产的肉夹馍企业共13家,日产速冻饼300多万个,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0亿元,潼关肉夹馍已成为鲜亮的地域文化符号。

3.jpg

潼关黄河老腔的进京演出,是潼关县非遗保护工作的缩影,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从黄河岸边的乡土舞台到首都的文化殿堂,潼关非遗的保护之路,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未来,潼关县将继续以非遗保护为核心,推动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佑怡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