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博新作《临〈圣教序〉记》学术座谈会在西安举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倪尧 时间:2024-12-1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倪尧)12月15日下午,为纪念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记》碑刻立1352周年,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在西安举办李元博新作《临〈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记》学术座谈会。 4万余字的《临〈圣教序〉记》,是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李元博先生以临《圣教序》为课题,历时半年完成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书法美学研究新作,彰显了李元博在书法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的新境界。该文是作者继50万字理论著作《书法美学解析》于2017年8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的最新成果。 研讨会现场,各界专家围绕李元博《临〈圣教序〉记》展开热烈讨论。认为这是近年来临写《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研究类文章中篇幅最大、涉及面最广、分量最重的一篇学术专论。文章资料翔实,认识深刻,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是一篇高质量的成功之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引领性,很值得阅读和学习。同时,与会专家还对还对李元博《临〈圣教序〉》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当天的研讨会由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林俊主持。 【专家发言摘编】 陕西书协理事、咸阳市书协副主席、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梁镛: 我认真地拜读了李元博先生的新作《临〈圣教序〉记》,三个部分的论述非常详尽和清晰,他对集王圣教序的理解很深刻,考据也很翔实。是非常有建树和有内涵的学术文章。我认为这是李元博先生在《书法美学解析》大著出版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必将对当代书法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西安书学院教研部主任,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薛军: 拜读了李元博先生的《临〈圣教序〉》长文,感觉写得非常好。首先,这是我见过临写《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研究一类文章中篇幅最大,涉及面最广,分量也最重的一篇学术专论。其次,该文资料翔实,认识深刻,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是一篇高质量的成功之作。第三,该文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引领性,很值得阅读和学习。 书画家、书画评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林俊: 李元博先生于书法,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是一个有着大胸怀、大境界的人,这突出地体现在他的这一大作中,既二十年持之以恒的用功临写《圣教序》,以求从中吸取更多营养滋润自己的创作,所以他书法创作水平迅速提高,小字行楷、行草、小草和大字行草书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同时,他又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和哲学思维把临古经典《圣教序》当作课题,完成了这么一个鸿篇学术专论,仅就这个选题来说,李元博先生就已经站在了当代书法的很高位置,而他《临〈圣教序〉记》这一鸿篇大论,不仅会让当代书法人书法创作受益多多,而且也开拓了高等院校临《圣教序》研究的新视野。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张新生: 王羲之善于把握大自然常理与个体人个性(之间的联系),把社会的秩序性与个人的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中和之美。这是作者《临〈圣教序〉记》对中国古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传统书画创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书画先贤们是从其书画学习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被唐代画家张璪浓缩为这所谓的“八字真言”。但必须承认,传统的文言既非科学的语言,亦非哲学的语言。其语义是混沌的,边界是游移的。而今李元博先生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概念之内涵加以阐明和深化,对其外延进行了厘清并拓展,致使这个困扰书画界艺术界乃至美学界多年的难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解决。 书法家、诗人张振华: 阅读李元博先生的《临〈圣教〉记》,4万余字的长文,他紧紧围绕《圣教序》碑(帖)的临写将学与识、识与观融为一体,这既是一篇临写古经典实例专论,也是他书法美学理论研究的又一力作。全文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十一个论题。上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餔垫,即,书圣的盛名,王羲之行书的形体美,《圣教序》碑(帖)是唐怀仁对书法的重大贡献,临《圣教序》之前的功课。作者用其高远的认知,讲清了学书法临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文的第三部分实际上是以《圣教序》为标准评价观察书法的,即评古,论今,观我,是一种深入学习研究之后获得的成果的实际运用。我认为,李元博《临圣教〉记》最扛硬的是中间部分。他分为执、形、念、神四个论题。执,是以卫夫人、王羲之、孙过庭等的经验讨论执笔的见解;形,则以孙过庭《书谱》为指导,从观念、美学以至到点画、使转、结构等技术层面、以《圣教序》为范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取得了很有建树的学术成果;念,是李元博的书法美学独到的学术思想,他找到了王羲之行书的形之后的那个理念,而王羲之行书的形恰恰是他中和通达理念之使然,从而把书法的外在形体与人的心灵之间的关系彻底揭示明白了;神,就是书法的韵,李元博通过这个论题论证并回答了王羲之书法为什么千年不衰,被历代尊崇,根本一条在于王羲之有那种称之为人的心灵的最高形式一一自由,因而他的书法总是传递出一种"醉人"的自由、自然与自信的神,令所有人心旷神怡,爱之宝之。全文入情入理,徐徐道来,是一部临写怀仁集《圣教序》的好教材。 中国书法家协会员、长安书画院副院长王随兵: 李元博先生四十年在部队和省级公安政治机关工作,但他从二十多岁就开始临学书法,他既是一位文史哲书和政治工作五者皆通的高水平且享有很高声誉的学者型领导干部,又是一位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研究双峰并峙的书法大家,读他的《临〈圣教序〉记》学术论著,他对书法理论的精辟见解、对书法技术深刻剖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写字乃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直奔你想要的那个东西去,就像不能因为“六个包子吃饱了就只吃第六个包子”一样,写字最终是通过书法技术成就的,但仅仅在技术层面下功夫远远不够,它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储备和“摭以兼通”变通才能,这就是李元博先生和他的《临〈圣教序〉记》给我的最大收益。 作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凤生: 我曾利用闲暇练习过书写,也曾有过短暂的收获与喜悦。但练着练着却愈发觉得迷茫,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境,越写越不得要领,越写越觉得自己离掌握书法的真谛越远。可见,书法之难,远超我的想象。虽然自己未能成为书法舞台上的一员,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热爱书法的“粉丝”。李老师《临〈圣教序〉记》一文无疑是我欣赏绝佳的向导。这篇宏论仿佛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更深层次认知的大门。它引领我走进书法的深层次内涵,让我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每一笔、每一划所蕴含的力量与情感,让我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到了另一种满足和快乐。使我对书法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态,而是深入到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书法的修行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和领悟。它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炼,更是心灵的陶冶和文化的传承。虽然我不可能在书法上有什么成就,但我会继续保持对它的热爱,在欣赏和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功县书协原主席张逸: 李元博先生有一种良好的文化士人的风范,他谦虚谨慎,坚定不移,为学严谨,古稀之年,仍在书法路上取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成就,他的品格和精神是我们基层文化学习的好榜样,我为能与先生相识相交感到幸运。 当天的研讨会上,还有阳光报新闻总监韩文韬、合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志山、林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鹏、西安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封悦等嘉宾出席座谈并发言。 【李元博简介】 李元博,陕西兴平人。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陕西公安文联第一、二届主席,曾任全国公安文联理事,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书协理事。 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在步兵184团82无座力炮连当战士,其后四十年一直从事军队和省级公安政治机关工作,其中二十二年担任正处职以上政工领导干部;他手不释卷,知识渊博,思维精深,文、史、哲、书和政治工作五者皆通,既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型政工领导干部,也是一位难得的具有传统文化士人风范的优秀书法家,先后撰写新闻、机关公文两千多万字,著有青年思想杂谈集《观照自我》(15万字),政治工作专著《陕西公安政治工作实践与认识》(26万字),书法美学专著《书法美学解析》(50万字)。其中《书法美学解析》2018年4月获2017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学术著作奖,2019年9月获北方15省第2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书法主要追摹晋唐王羲之、颜真卿行楷,张旭、怀素、孙过庭草书。对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小楷,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颜真卿《争座位》《祭侄稿》行书,以及怀素小草《千字文》等帖,用功尤勤,研习尤深,临创尤丰,是继承晋唐文化士人主流书风的实力派书法家,并以“端庄、俊秀、简约、洒脱”为基本特征,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风格,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与喜爱。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中国书协主办),先后获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公安文联主办),第八届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艺术类二等奖第四届公安部卫士之光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12年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出版有《李元博书法作品集》,书法作品被陕西美术博物馆、全国政协等国内外多家收藏机构收藏。
编辑:文平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红红火火过大年”陕西书学院送文化下乡走进绥德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