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版画《回忆延安》赏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小龙 时间:2021-11-23
古元 木刻套色纸本版画《回忆延安》 《回忆延安》是一幅由古元(1919-1996)同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原拓木刻套色纸本版画,长方形,宽60厘米,长80厘米,画面主题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史诗般画卷: 白云悠然飘荡的蓝天下,有些偏西的阳光将延安大地照耀得一片金黄。 城东南的宝塔山在绵延起伏的群山中显得格外醒目,巍然耸立其上的宝塔,一如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奔向胜利的灯塔。 宝塔旁边的木架上挂着一口用来防空报警的大钟,负责放哨的战士警惕地注意着四面八方…… 宝塔东面,历经近千年风雨的瞭望台赫然屹立在盔帽形的山顶最高处。瞭望台下的一块坡地上,数十拢收割好的庄稼正巴望着颗粒归仓。与它隔着两道小沟的山洼上,一队人马正在努力地向上爬…… 宝塔山的山腰和山脚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处依山就势而建的窑洞院落。这些看起来土气、简陋、落后的窑洞,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家”,是“最革命”“有马列主义”“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的窑洞。 宝塔山脚下的延河滩上,像共产党人一样生命力旺盛的毛脑柳树,这儿一扑摊、那儿一扑摊,长得茂腾腾、黑黝黝的…… 延河河谷上空,排成“人”字形的雁群正“嘎、嘎”的叫着,掠过宝塔山由北向南飞去…… 延河边上,有人在挑水,有人在饮马。喝完水的大牲灵儿悠闲地甩着尾巴,打着响鼻儿,小牲灵儿则在一旁时而相互嬉闹,时而尽情撒欢儿…… 延河与南(川)河的交汇处,几个正在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骑马过河的军官模样的人身后,一队负责保卫延安的骑兵战士一边机警地观察着周围,一边绕过延安城东南角城墙准备过河巡逻…… 延河中间,三匹马儿拉着满满一车物资,正在车夫的扬鞭催促下,由东向西,奋力过河,直奔延安城小东门而去…… 在延安庄严雄伟的城墙下,“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走进这座“自由的”“宽大的”“快活的”“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的“希望”之城。 这不,有人正从城门里走将出来,有人正提着行李往城里走,有人则伫立在城门旁,似乎在准备迎接谁…… 在一阵清脆的铃声中,一位头扎羊肚子手巾、身穿白衣黑裤的陕北汉子,则正赶着一队运货的牲灵儿向前走去…… 延河西岸,来河边洗衣服的干部群众亲如一家,卷起裤腿,坐在石头上,一边浆洗衣裳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笑着。一个端着洗衣盆、带着孩子的大嫂则正站在岸边出神地望着他们。难道她是被人群中那位唱起自己刚学来的陕北民歌的抗大学员的优美歌声给吸引住了? 离她不远处,一个小八路牵着毛驴来河边驮水。当他正拿着葫芦水瓢往驴背上的大木桶里装水时,驴儿也低下头喝起了甘甜的延河水…… 巍峨的宝塔山静静地倒映在清澈的延河水中…… 延河上游,在水面较宽、水流较缓的地方,一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八路军战士正背着庄稼,由东向西,踩着踏石,健步如飞地奔向对岸…… 延河东岸,一个留着齐耳短发、头戴着军帽、一身戎装的女人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眺望着前方,一个头戴草帽的人正在俯身洗脸。也许,他们就是前不久那两位“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千里迢迢前来投奔革命的热血青年…… 古元同志的这幅版画,笔法简练,技法纯熟、构图巧妙,意境优美,真实地再现了延安时期延安军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舍我其谁的战斗生活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延安军民勇于担当、团结一心、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宽松氛围,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令人激情澎湃的黄金年代,回到了那个温暖、明朗和蓬勃向上的革命圣地延安。 1974年,古元将《回忆延安》这幅版画作品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后经专家鉴定为二级文物收藏展出。 (作者刘小龙,系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