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求笔墨规矩 写意态万千 ——徐曼娜书法艺术欣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徐曼娜 时间:2021-03-08

1.png

徐曼娜,陕西乾县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咸阳画院副院长、咸阳市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女书法家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政协咸阳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中纪委纪检监察学院、军事博物馆、陆维钊纪念馆、陕西美术博物馆等收藏。2011年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青年书法家,2012年被陕西省文史馆、博物院、收藏研究院评为最具收藏潜力的十大青年书法家,2017年被陕西省妇联评为三秦优秀文化女性。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向人民汇报——第三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创作活动成果作品展、第三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展、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展、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冼夫人杯”全国书法大展、“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
  获奖入展其他重大展览:第十一届全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书法杂志》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部书法大展一等奖、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美术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组织策划多项大型展览及培训活动:咸阳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咸阳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展暨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龙襄儒风人文咸阳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书法课题班作品展、诗书和韵咏咸阳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咸阳市第三届书法篆刻展暨枣庄市青年书法邀请展、书香咸阳百名青少年现场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此外,开展大型书法培训十余场次。


书山有路

文/徐曼娜















  学书如登山,有的人投名师,得佳帖,临其意,悟其道,便攀缘而上,步步登高。有的人盲人瞎马,虽临池数载,领袖如皂,两鬓斑白,却望其项背,不得要领,始终在山底徘徊。
  书法在已脱离实用而演变为纯艺术的今天,仍旧以汉字为基础,而主宰汉字的是点画与结构的规律。汉字在创生之初是比类象形,重在取象的。《易·系辞》说字的创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古人作书,以字形赋予生命,吸收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将书写从笔画的基础上,推向审美的层次,超越点画与结构,规则与形体,从而指向书写本身的气质与情怀,达到人与自然相通,活化生命意象之所。蔡邕《笔论》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来若往,若愁若喜,若卧若起,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今人作书,就字写字,言其方正,虽有仙女之容,却无仙女之态,正如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今人作书,如新妇梳妆,极意点缀,终无烈妇之态也。”个个呆若木鸡,形同于印刷体的方块字,失掉了艺术的意义。
  法度是每一位书家企图登上书法艺术巅峰的必由之路。有法度者可得门路,书家用笔墨技巧处理汉字点画中的方圆、粗细、长短,再通过字形的疏密、收放、欹侧和章法的虚实等外在变化来表现一种客观的物象,它是最直观的,是书家在创作时可见的,是通过“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方可做到的。
  有了法度再有思想可入书法艺术之堂奥,掌握传统的笔墨技巧是必须的,它是方法、是手段,只是书写技术到位的保障,是外在的形,而书法作品的思想意境才是书家所追求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决定着作品的品位与味道,这是作品的魂,是内在的,有思想、有味道才能留住观赏者的眼睛,是书家通过眼前的客观物象与心中的主观感悟,再用抽象的点画来体现一种意象美的形式与寓意,它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同时又传达书家的主观意念。由规则到与自然相契,再到书家书写的思想与气度,是书家综合素养的体现,他将限定的形式构成与丰富的精神内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书为心画”之境界。
  朱和羹曾说:作书要发挥自己的性灵,切莫寄人篱下。性情是艺术家登峰造极的,是书法艺术创作的表现。有人称书法是带着镣铐去跳舞,有法度但不被其束缚完全进入到心忘手,手忘法,天真自然,用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作品的意境美。在以实用为基础的过去,古人尚且能自由地发挥笔墨的特点,写出意态万千的字形,体现变化无穷的宇宙观,难道在作为纯艺术的今天,我们就无法做到吗?
  因此,依循着正确的方法,心领神会,逐步深入,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得其门路、入其堂奥、登上峰顶,收万千气象于胸臆,览无限风光于眼底,发情思新意于毫端。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