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1978年11月24日·小岗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周洋 时间:2018-09-14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油画) 123×160厘米 1992年 王少伦 中国美术馆藏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油画) 123×160厘米 1992年 王少伦 中国美术馆藏

原标题:1978年11月24日·小岗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1978年以前,这里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村民的生计难以维系,为抗旱救灾,省政府作出了“借地种粮”的决定,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不向农民收统购粮。这种政策唤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引发了一些地区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行动。当年的11月24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位村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并签订了一份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这次协议,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也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在协议签订后不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是艺术家王少伦以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为题材绘制的。此幅作品,既是作者对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作者对社会生产发展变化的一种情感表达。画面中描绘的,正是1978年11月24日那个特别的夜晚,小岗村的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手印,实施大包干的场景。整幅作品色调浑厚,人物刻画细腻生动。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角色神态、肢体语言的描绘及画面构图和色彩的呈现,表达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紧张而凝重的气氛,以及面对困境,小岗村人顽强、坚毅、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精神。

王少伦是一位从山村走出来的青年画家。在学艺的历程中,他用很大的精力学习素描、速写,训练自己的造型基本功,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终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这其中,身为农民的父亲对他美术爱好的宽容与支持,也成为王少伦艺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力量。王少伦在创作时十分重视形的塑造及意境的传达,追求形体结构与色彩的结合,深入表现客观对象和自己的主观感受,讲究画面的整体性,注意物象在空间中的和谐统一以及黑白灰的表达呈现。他发挥细节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使其既能够为画面增添丰富感、趣味性,又服从整体关系。关于艺术创作,他曾说:“绘画要顾及表现手段的各个方面,比如线条、块面、明暗、体积、解剖、透视、冷暖、虚实、材料等,这些造型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深入细致地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娴熟运用,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从王少伦绘画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对纯熟绘画语言和新颖风格样式的追求,还有一种蕴含其中的激情和生机。正如库尔贝在《现实主义宣言》中所说的:“如我所见到的那样去如实表现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不仅要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