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 来源:凤凰艺术 作者: 时间:2018-08-14
△ 比亚兹莱自画像 奥伯利·比亚兹莱是英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插画艺术家之一,也是近代艺术史上最闪亮的一颗流星。他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具有无限影响力的插画艺术作品。他在26岁是九去世了,我在想,他如果继续活着,会发生什么? 恶之花 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于187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的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他的作品风格简洁,一般只有黑白两色;但同时又很繁复,绘有精细的线条和细碎的花纹。将比亚兹莱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与郁达夫。鲁迅曾自费出版了比亚兹莱的画集,并说:“有时他的作品达到了纯粹的美,但这是恶魔的美,而常有罪恶的自觉,罪恶受美而变形又复被美所暴露。”因此,比亚兹莱也被冠以"恶之花"的名号。 自学美术的保险公司职员,因插图一鸣惊人 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史家、作家兼画家威廉·冈特在他的著作《美的历程》中写道: “比亚兹莱的生活中充满了感情波澜,尽管一生坎坷,却没有感动和悲哀。比亚兹莱被他那个世界轻而易举地排除了。他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使他有意把自己与生活中有趣的事物隔绝开来,而怀着浓厚的兴趣沉溺在从艺术中借来的梦境里。” 比亚兹莱就是这样一直在这个“梦境”里生活着,致力寻求美、悉心认识美、精心创造美的人。 《伊索尔德》 (比亚兹莱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黑白色块,其他颜色很少涉足,但是在这幅画中,他大胆地使用浓重的红色背景。) 奥勃里·比亚兹莱,1872年8月21日出生于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布赖顿市一户已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因为家境贫困,他从小没有受到专业美术的系统教育,对于绘画艺术的这门技艺全是靠自学而成。 比亚兹莱七岁那年,患上了当时被认为难以治愈的肺结咳。为谋生计,他当过测量局的办事员,在设计师的办公室内打过杂,最终在英国“伦敦卫报保险事务所”落了脚,当了名小职员。 在这期间,他常常到威斯敏斯特的一个工作室专门学习人体绘画。为了提高绘画技艺,他忘却病魔对他身体的侵犯,过度的劳累导致他的病情一日比一日加重,肺结核在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彻底爆发。 他大口大口地吐血,苍白的脸庞,枯瘦的身躯以及说话发出来的微弱的声音,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他不断恶化的病情。这时候,一些伪善的人小心翼翼断绝了与比亚兹莱的往来。 ▲为约翰·拉姆斯顿·普罗伯特设计的藏书票。 (比亚兹莱善于用大面积、强烈对比的黑白块面,表现出设计理念和手法的独创性,线条极为单纯,没有阴影,更没有中间色调。) 他年纪轻轻就被邀请为《亚瑟王之死》画插图,他运用黑白画的手法:黑与白、线与面、简与繁,清晰地表达出文字作品的意境,达到他所理想的效果,由此,他作为一个画家得到了社会舆论和文坛艺界同仁们的高度关注和诚心实意的接纳,此时,他还不到20岁。 比亚兹莱为《亚瑟王之死》绘制的插画 为了能完成《亚瑟王之死》一书的全部插图,比亚兹莱辞去了保险事务所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从此,他把自己封闭在那仅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专心致志地为这本书绘制了20幅黑白插图,100幅装饰性的题图、尾花,350个首字母的图案画,还装帧设计了封面。《亚瑟王之死》一书出版后,比亚兹莱作为一个画家得到了社会舆论和文坛艺界同仁们的关注和接纳。 《莎乐美》将他送上云端,王尔德把他拉入低谷 1893年,巴黎和伦敦同时出版了奥斯卡·王尔德用法文写作的剧本《莎乐美》。王尔德签名送了一本给比亚兹莱,在书的扉页上题写道: “93年3月,赠奥勃里,你是除我之外,唯一了解那七种面纱之舞,并能看见那不可看见的舞蹈的艺术家。”。 为《莎乐美》所作插图《孔雀裙》 (画面中,莎乐美曼妙的曲线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而出,而她奢华艳丽的裙摆则占据了大量的笔墨。比亚兹莱非常喜欢由美国画家惠斯勒设计、绘制的“孔雀厅”,图中孔雀裙的画法便是源自于此。) 比亚兹莱收到书后,心情异常激动,选取剧本中的高潮部分,倾其才华创作了一幅画。那怪异的构图,神秘的线条,使凡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心惊肉跳。这幅画得到了出版商约翰·莱恩的欣赏,他带着译本登门邀请比亚兹莱为英译《莎乐美》全书画插图。比亚兹莱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但他读完译本后,感到译本不但未能表达原著的精神,还出现很多错误。他不禁技痒,主动向奥斯卡·王尔德提出由他来重新翻译,王尔德同意了。 据作家安德烈·纪德在后来写的回忆文章中讲,王尔德对比亚兹莱的重译并不领情,最终还是用了一开始的译本。比亚兹莱的辛劳付诸东流,重要的是他那份对文学痴迷的虚荣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对此,比亚兹莱决心要用他的绘画艺术才能,去夺回那份自尊。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顺利而又成功地完成了全书的插图和装帧设计。 1894年3月,《莎乐美》出版了。书中的黑白画插图精妙绝伦,敢于和善于舍弃一切无助于构图单纯化的细节,出乎人们意料地在画面上留有大量空白,配以浓重的黑块,没有阴影,更没有中间色调。 这时比亚兹莱在绘画艺术上业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毫无顾忌地摆脱传统的美术教育桎梏,用一种焕然一新的方法解构线条主义。那一根根过分雕琢、略嫌做作的线条,那画面上强烈对比的黑白块面,那繁茂和简略的装饰,无疑引导着人们去寻觅画中的内涵和寓意。人们相互传看、相互议论、相互惊叹,甚至把他和“新美术运动”及“前卫派”艺术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他的黑白装饰画含有颓废味,这就引得心胸狭隘的奥斯卡·王尔德再也无法忍受了,因为他觉得,是他的一个剧本“塑造”了一个无名青年。 他直接指名道姓地批评:“比亚兹莱画的那些画太日本化了,而我的剧本是拜占庭风格的,与我的剧本文字内容真正是‘风马牛不相及’。” 比亚兹莱听到后,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插图是绘画艺术中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所以插图没有必要成为一种文字的图解,再去表现一个作家已经用文字描述过了的东西。”他俩之间的关系逐步恶化,再后来竟形同陌路。 ▲《罗马女巫维吉留师的奇妙故事》扉页画 (虽然描绘的是罗马女巫,她身着的衣裳却是带有碎花装饰的日本和服式样。) 1894年4月,比亚兹莱担任美术编辑的 《黄面志》 创刊号出版了。其封面是以黑色的图案画压印在黄色的厚纸上,显得洁净、典雅、沉稳、清新而又别致。 他的插图充满了诗一样的浪漫情趣,其装帧设计又是那么招人喜爱。这个时期是他绘画事业步入辉煌的时期,声名如日中天。 但是,当《黄面志》出版到第四期时,王尔德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捕。 第二天报纸上报道:“王尔德被捕时,胁下夹了本《黄面志》杂志。”其实当天王尔德手中拿的根本不是什么《黄面志》,而是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阿芙洛狄特》,碰巧这本书的封面也是黄色的。 但是这大大激怒了一些不明事理的公众,再加上比亚兹莱曾经为王尔德的《莎乐美》画过插图,社会舆论就把对王尔德的攻击转向了比亚兹莱。 就连《黄面志》撰稿人里也出现了极端的态度,一些人纷纷要求解除比亚兹莱在《黄面志》的美术编辑职务。无奈之下,比亚兹莱被解聘了,生活的拮据导致他的肺结核病再次复发。 这时,有两位重要人物向比亚兹莱伸出了援手:一位是虔信的天主教徒马克·安德烈·拉夫洛维奇,他使比亚兹莱信仰天主教;另一位是出版商莱奥纳多·史密瑟斯,他支持比亚兹莱创办了杂志《萨伏伊》,这也成就了比亚兹莱另一个重要的创作时期。 《萨沃伊》杂志封面 时代的神来之笔 再然后,他26岁了。 如此短暂,如此璀璨。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坛艺界被称为“比亚兹莱时代”,没有欣赏过他的作品的人也许会觉得难以理解。 可是,比亚兹莱造成的社会影响之深远,不惟当年,便在今日,仍使得许多画家间接或直接接受着他的绘画线条和装饰趣味的影响。 艺术评论家瓦尔克说 :“比亚兹莱的艺术不仅在他那个时代新的,就是在现在也是新的,而且我们觉得格外亲切。 后继者或模仿者从未掌握他的艺术精华:那冷峻、清新、辛辣的线条,构图的完美协调,优美细部的惊人简练,黑白色块的大胆使用和他对明暗调和的天生感应力。这些罕见而重要的品质会集于一个画家之身是极少有的。” 因为他,装饰画和插画正式进入艺术领域。他的作品,一方面对保守的维多利亚社会的伪善进行挑战,另一方面明目张胆地彰显一种唯美主义的颓废。 在我国,鲁迅先生是他的头号粉丝。 一九二九年,鲁迅先生在介绍比亚兹莱的黑白装饰画到中国来时,曾用“恶魔的美”形容他的作品中包藏着的颓废和苦闷的心情。 鲁迅先生自费出版了《比亚兹莱画选》,书前撰文写道:“(奥勃里•比亚兹莱)生命虽然如此短促,却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名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这样的广阔。” 梁实秋先生也曾撰文写道:“把玩比氏图画可以使人片刻的神经麻木,想入非非,可使澄潭止水,顿起波纹,可使心情余烬尽,死灰复燃。一般人斥为堕落,而堕落与艺术固原枝也。” 永远的26岁 比亚兹莱的作品使你在其艺术中感受到一种独特而又绮丽的美之享受,从他最简化的艺术语言和带有“世纪末”情绪绘画中窥视他的人格和画风。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事情,影响了许多人,与病魔做斗争。没有听说他有过深刻的爱情甚至友情,除了与王尔德相爱相杀,闹到不小心住在同一家旅馆都不打招呼,他仿佛无暇与人们产生太多牵扯。 △《莎乐美》一章插图 (比亚兹莱把王尔德画进了插图。图中右上角为王尔德漫画像。) 他生命短暂,作品影响却长远。 优秀而伟大的作品,会产生超出所在领域的影响力,他是画家,却影响了一代代作家、音乐家们;优秀而伟大的作品,还会产生超出时代的影响力,比亚兹莱一波又一波的“粉丝”渐渐成熟、老去,他本人却永远年轻,永远26岁。 就连奥斯卡·王尔德也在给奥纳多·史密瑟斯信中写道: “他给人生增添了一种恐怖,却在花一样的年龄死去,这真令人感到可怕与可悲。” 比亚兹莱的一生犹如他的黑白插画一样,既单纯又复杂。他的艺术生涯虽是短暂的,但又是辉煌的。他的艺术作为一种颇具洞察力的批评方式,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的伪善面目。 编辑:职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