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的镇馆之宝(寻古探源)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8-07-31
《开成石经》展室东北角。 《开成石经》陈列室。 《开成石经》清拓局部。 近期关于西安碑林所藏唐代《开成石经》的搬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开成石经》在儒家经典形成历史、文化传播、碑林创建诸方面有何重要价值?为何它的移动会牵引如此多人的目光? 中国古代刻经活动的代表 中国古代刻经肇始于《熹平石经》。东汉时,学界领袖、书法大家蔡邕在熹平四年(175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凡刻《诗》《书》《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7经46石。可叹《熹平石经》生不逢时,迭经天灾人祸,400年后至唐人注意搜集《熹平石经》时,已是十不存一。残石分藏洛阳博物馆、西安碑林及北京图书馆。 为了增刊古文经以补《熹平石经》之不足,三国曹魏正始二年(241年),《正始石经》刻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石经凡35碑,用篆文、古文、隶书3种字体书写,故又名《三体石经》。它与《熹平石经》一样历经磨难,遭兵燹屡迁移,唐贞观初,魏征悉心收集三体石经,仅得十数段。武则天时,残存石经又回到它的故乡洛阳。1922年出土的一块残石也被盗卖者凿为两半,一半存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半存河南洛阳博物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中国古代第三次刊刻之儒家石经,唐后期的《开成石经》的完整保存是多么可贵。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工部侍郎兼充翰林侍讲学士郑覃上奏唐文宗:“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获准。项目真正启动在大和七年十二月,即834年1月。开成二年即公元837年9月26日完成,“开成二年丁巳岁月次于玄日维丁亥”15字被最后镌刻在石经之末,《开成石经》这一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宏大的工程正式竣工。 《开成石经》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米,面宽71—97厘米不等。 石经刊成后,原立于务本坊国子监内,经过3次搬迁,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连同李隆基所书《石台孝经》、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书法名碑搬至现址,即现孔庙,也是今西安碑林所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移动过,距今已915年。 《开成石经》的重要价值 西安碑林在中国古代文化史、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西安碑林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开成石经》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它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例如,《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就是唐《开成石经》本,它是后来一切《尚书》版刻本之祖。《尔雅》初成于战国末年,到西汉已经全面修订成稿,是古代文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唐初以科举取士,定《五经正义》为科举标准,不久以《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书》《诗经》《论语》《孝经》为十一经,到唐文宗开成二年,又加《尔雅》为十二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成石经》成就了《尔雅》的儒家经典地位。 《开成石经》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经典。唐大历十年(775年),名儒张参主持勘定五经壁本,大和(827—835年)之初再修《五经壁本》,易土壁为木板。待木板《五经壁本》化身“石壁九经”即《开成石经》前,郑覃再次组织“校定九经文字”。石经既成,人们称赞:“群经是正,视汉《熹平》,盖无愧焉。” 经日本学者研究,《开成石经》中《论语》有5个异体字,异体字率为0.03%。《周易》有异体字43个,异体字率为0.18%。《孝经》竟然为零。而初唐写本《今西妙法莲华经卷五》有28个异体字,异体字率为0.64%。初唐写本《汉书·扬雄传》有异体字206个,异体字率为4.57%。就石刻墓志而言,隋唐五代石刻楷书总体异体字比例约在20%,竟是《开成石经》异体字率的百倍以上。由此可见,《开成石经》是对儒家文献以及中国汉字的极为严格而成功的一次标准化。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案例 此后900多年中,西安碑林的藏石不断增加,碑林建筑也代有修葺,《开成石经》体量如此巨大,又是如此独特和重要,历朝历代对它的保护从未中断。 金元时期,对碑林、府学与文庙的整修共12次,其中针对碑林的整修有3次。在记事碑刻中虽未明确提及对《开成石经》所做的维护,但石经作为碑林主体,理应得到不同程度的修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陕西华州发生罕见的特大地震,即关中大地震,震级达到了8.5级,几乎没有任何防震保护措施的《开成石经》114石中,折断者有40石,未断者也伤痕累累,令人痛惜。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人们对《开成石经》进行了简单的扶正和修缮,并将损泐的文字补刻并置于石经之侧。 1936年冬天,任职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陕西,对整修西安碑林工程进行具体指导,在建筑设计和碑石排列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根据梁思成的意见,存放《开成石经》的第二陈列室(现碑林一室)由原来的正面九间改为正面歇山式十一开间,增强了展室建筑的稳定性。梁思成还亲自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加梁柱”的保护方案。这项加固方案的具体做法,是将石经碑首全部拆除,用钢板夹于碑石上端,然后在其上加钢筋水泥横梁,6或3块碑石之间加一钢筋水泥立柱。经过这样加固的114块《开成石经》,就连成一个整体,如同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紧紧绑在一起的小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动中分散造成的损伤。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成石经》整体的稳定性,还将114石分为4段,并将其中两段最长的石经设计成直拐角伫立,如支撑腿一般。 这些防震保护措施,在现碑林《开成石经》陈列室依然可以一览无遗。《开成石经》经其加固至今毫发未损,这充分证明了梁思成设计的防震方案是有效的,是有其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它和《开成石经》已经成为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实物见证。 915年来,《开成石经》与碑林的历史相伴随,早已成为不可分割、传承有序的景观组合,我们应给予它充分的尊重。 编辑:职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