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退而不休的写意人生——记扶风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魏东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凌宇 时间:2018-11-13

古人云:人若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年愈七旬的魏东明,就是这句话的实践者和印证者。

2002年5月,从扶风县文化馆退休的魏东明,仍耕耘不辍,不忘传授育人,关心书画艺术的传承和普及,16年来坚持不懈为书画爱好者免费传授书法、绘画,义务在家指导或登门辅导学生达数百人;为书画培训机构学生免费开展汉字、书法讲座累计达5000小时。他身体力行地推广汉字规范书写,为城乡群众、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义务书写牌匾、春联不计其数,常常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与爱戴,被誉为文化战线上永不松套的“老黄牛”。他先后荣获“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在魏东明看来,学无止境,只要活着一日,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弘扬就不会停歇。2006年5月受聘担任陕西法门寺佛学院书法讲师,2010年8月担任县图书馆与县多贤书院联合开办的“周原之风书法培训班”首席讲师之后,曾从教10年的魏东明,如今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其仍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前挥毫泼墨,为扶风的书法爱好者传授书法艺术。16年来,魏东明以笔墨纸砚为伴,向大家默默证明着自己的决心和奉献,在提高爱好者书法水平的同时,言传身教,书写着夕阳下充满收获而又写意的人生。

挥毫泼墨,8年如一日献身书法教育

“魏老师,您看看这字写得怎么样?”“魏老师,我比以前有进步吗?”“魏老师,这个字我总写不好,请您指点一下。 ”2017年12月的一个周末晚上,在位于扶风县城新区西府古镇院内东北角的周原之风书法培训班二楼一间房里,一群人正围着魏东明请教书法技巧,这群人中有小学生、有中年人男女,更有单位干部、普通工人。室外虽是寒冬之夜,室内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今年77岁的魏东明,1942年4月出生于扶风县上宋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酷爱书画。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苦研书艺,广临博涉。1964年7月毕业于西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后参加工作,从事教育工作10年,1973年调入县文化馆专职书画培训辅导达30年。身为省、市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他,甘为人梯,精心传授,先后培养各类书画人才1000多人。多年来,他的100余件作品被《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得各种奖项、殊荣,220多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因其在书法方面的独特造诣,2005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教育委员会特聘为研究员;2007年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特聘为书画家。

“书法艺术公益培训是个新生事物,不同于中小学教学,怎么教才更有效果呢?”结合培训人群的特点以及对书法知识的了解程度,魏东明创建了读、讲、练、评的四字教学模式,同时做到勤示范、多互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8年多来,他讲授了楷、行、草、隶、篆五大书体课程,先后教了近百个班次2000多人,最多的时候一次担任三个班次的任务。虽然辛苦、繁累,加之身体有病,但他仍能认真地坚持和执着。

在魏东明看来,虽然只是兼职任教,但每一次教学,既是对学生书法技艺的传授,也是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8年多来,他认真负责,从未缺席迟到,也没有因其他事情耽搁教学。每次上课,他还总是提前半小时到教室,与学生进行交流,上完课,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甘于摸索,编教材制教具解教学之困

由于书法公益辅导的教材大多根据市场供应情况,由学生自行采购,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教材的缺乏和不切实际的学习成了影响书画辅导效果的瓶颈。“只凭各自购买的不同版本、良莠不齐的书法字帖,怎能弄懂、吃透、学好书法?”2007年,深知辅助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魏东明,敢为人先地自己着手编写起了书法类辅助教材。

经过两年的研究、撰写,他结合自身的实践和体会,编写了《书法入门》、《楷行书法章法实例》等涉及多个书体的辅导教材,并自费出书印刷,免费赠送给书法爱好者参学,同时作为书法培训班书法系列教材,不仅较好地填补了初学书法教材的空缺,也为各类书法爱好者从传统入手,系统学习书法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教材,教具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具制作和运用得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魏东明先后变废为宝,利用旧纸、废品制作了挂图、模型、范字、活动字块等数十件教具,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老年人、小学生学书法变得更轻松、更欢乐。

“魏老师很不容易,为了公益事业和书法艺术的传播,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编写书法教材,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仁学习!”周原之风书法培训班的负责人张建强感慨道。

桃李芬芳,期冀书法培养从娃娃抓起

退休之后的16年间,魏东明退而不休,他为人处事恪守典用古训,朴实笃诚,虚怀若谷,淡泊寡欲,从不争显张扬自己。他孜孜不倦地传承与弘扬书法艺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书法爱好者,使他们从爱好升华为技艺,并利用这一技艺服务社会。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或省、市书法协会会员,致力于书法研究;有的成为了美术学院的教授、学生;绝大部分人则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需要不断传承,才能发扬光大。而这种传承,又必须依赖一定的师资力量。为此,魏东明借助目前弘扬传统文化、讲授经典国学、传授书法艺术的方式,将自身多年的处事哲理、书画技艺、书法教学经验无偿传授给人品好、有天赋、懂教学的书法教师,杨金春便是其中一位。“书法是一种艺术,讲课也是一种艺术。一开始,我很迷茫,不知如何讲课,但是听了魏老师的授课后,再经过他的一番指导,很快掌握了书法培训教学的技巧。”杨金春说,魏东明老师不仅是书法爱好者的老师,更是书法美术教师的老师,他的教诲对于他们日常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莫道桑榆晚,生命终有限。人生当进取,价值在奉献。”虽已桃李芬芳满扶风,但是魏东明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还有着更多的期冀。“我现在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书法爱好者,但事实上,书法艺术的普及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书法的规范书写和艺术的感悟力。”魏东明表示,虽然他已年近古稀,但只要孩子们愿意学,他就会一直在弘扬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艺术简历

魏东明,1942年4月生,陕西扶风人,中共党员,文化副研究员职称。1964年毕业于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大学群文系,曾任扶风县文化馆书法美术组长。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文联委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扶风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教育委员会特聘研究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特聘书画家等。2002年退休,2006年7月受聘陕西法门寺佛学院担任书法教授至今。

专心培养,甘为人梯。长期坚持群众书画辅导,先后培养书画人才800余人。勤奋耕耘,潜心创作,工作之余自己创作了各种艺术作品数千件,参加国际、国内各级艺术展(赛)300余幅,获奖130余件;有220多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书写各类纪念碑、墓志碑5000多通。

1992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宝鸡市劳动模范”;1994年获“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先进事迹曾先后在《陕西日报》、《宝鸡日报》、《陕西工人报》等作了题为“七色板上写人生”专题报道,陕西电视台、宝鸡电视台对其学书育人事迹进行了报道。艺术简历及作品先后入编《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界名人名作博览》、《国粹奖艺术大典》、《陕西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陕西中青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全国名家联友书画作品选集》等多部典集中。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