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说“年”品“画”

来源:美术报 作者:李杰 时间:2019-02-11

赐福财神

春节,在中国民间习惯称“过年”,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在上古时代,先人们将它称为“腊”,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代才称之为“年”。它的最初含义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年”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上为“禾”字,下为“人”字,好像一个人举着一束禾谷跳舞,表明人们在获得丰收以后的喜悦心情。

《说文解字·禾部》中,最早对年的解释是“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尔雅·释天》篇云:“……年者,取禾一熟也。”《榖梁传·宣公十六年》载:“五谷皆熟为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大有年”就是大丰收。一年的确定就是根据谷物播种、收获一轮的周期。春夏秋冬,周而复始,365天为一年,联系新旧年岁的日子就是年节。

中国春节之所以能世代延续,是因为它已经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守的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成为每一位百姓的一种信仰和祈福的方式,成为凝聚家庭和社会情感、情谊的大团圆主题及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每到春节将临,呈现我国独有的如潮水般的“春运”现象,乐享高速、高铁、网络等现代化成果,“常回家看看”,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文化情结。它是一种文化意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似一杯陈年酿造的老酒,芳香四溢,愈久弥香。

除夕即大年夜前夕,人们要贴吉祥喜庆的春联、年画、福字,换门神,挂中国结等辞旧迎新不可缺少的习俗。

年画最古形式是门神,最早的司门之神传说是神荼和郁垒兄弟二神,在汉代还有画虎或鸡于门上,并将苇索悬于其上的习俗。《山海经》说:东海之中有一座风景美丽的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盘曲方圆3000多里,这棵桃树的东北枝叫鬼门,守门的神荼、郁垒是万鬼的统率,如果发现有害人之鬼,就用草绳捆起来喂老虎。南北朝梁朝的宗懔《荆楚岁时记》:“新年门旁设二板,以桃木为之,而画神荼、郁垒像,以压邪,谓之桃符。一年一换,故以为新年故事也。”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门神的形象转变为手持钢鞭的尉迟敬德和手持铁锏的秦叔宝,唐玄宗(唐明皇)时代又有百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钟馗像。门神的形式随着时代、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后来过年,人们不满足于门神贴在门上了,也画了许多祈福吉祥的图画贴在厅堂、内室墙上。随着我国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版印制的纸画(当时还不叫年画)。如鹿(禄)、鹊(喜)、宝、蝠(福)、瓶(平安),如财神、福禄寿三星、送子观音、八仙祝寿、和合二仙,如鸡王镇宅、金钱虎、麒麟送子、独鲤朝天、马上封侯(猴),如丹凤朝阳、喜(蛛)从天降、蚕花茂盛、年年有余(鱼)、老鼠嫁女,如一团和气图、二十四孝图、岁朝图、百子图、耕织图。还有许多反映敬天法祖、忠孝传家的伦理美德,历史和戏文故事,风景花卉、仕女婴戏,以及民众生活的年画。出现了全国著名的木刻年画基地,如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潍坊等,以其题材丰富、线条优美、色彩鲜明、画面喜庆等特点,成为历史上木刻年画的不同流派。但“年画”的名称直到清代道光年间才第一次正式出现,笔者小时,苏州人称年画为“画画张”,民国年间在上海出现一种新的年画形式——月份牌年画,“年画”一词才普遍流行开来,为人们广泛沿用。

旧时年俗中的年画角色,如腊月廿三、廿四起,厅堂里挂众神图,或“三堂”“五堂”,也称神轴;廿四夜送灶神,“民以食为天”,古人理念灶神是执掌全家饮食的“一家之主”。正月初一,又称岁朝,有“展先像”的习俗,“先像”就是祖先的画像,民间俗呼“喜神”,清代康乾以后时兴在厅堂挂历书瓶花图。公历2月4日立春日,挂芒神春牛图,附年历并注明24个节气。正月初三,拜家堂,还要接灶神,也有人家早在除夕夜就将灶神接回家,或直到正月十五才将灶神接回。正月初五,苏州民间有“接路头”的习俗,视“路头”为地方财神,也祭祀财神赵公元帅。正月初五为小开市,初十为大开市,商家贴“开市大吉”“黄金万两”图。正月十三祭猛将,猛将是民间的驱蝗神,这一天还是元宵灯节上灯之时。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第一个圆月之夜,古人称上元节、元夜、元夕,“正月里来闹元宵,家家户户挂红灯”,到十八才落灯。年画有灯画类,苏州人家在厅堂挂“天官赐福像”“三官神像”“天官五子图”。新春年节,苏州人都喜欢上街看新年景,人头攒动的地方要数观前街的玄妙观,玄妙观里三教九流,杂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三清殿几乎成了一个书画市场,吸引了无数选购年画的市民和农民,“三清殿里看画画张”更成了孩子们的向往。

杜甫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将桃花与杨柳一起描绘。年画上的杨柳依依、桃花灼灼,也是一种美好的文化意境,预示春天的到来!

(作者:李杰 为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编辑:职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