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赏析 >

他画出了“生命的焦虑”

来源:文摘报 作者:杨欣欣 王小枫 时间:2019-02-26

蒙克《病中的孩子》

《呐喊》是艺术史上最有辨识度的图像之一,以至于大多数人产生了“蒙克约等于《呐喊》”的认识。蒙克曾经自述:“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天空变成血红色。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疲惫至极,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深蓝色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站在那里,在恐惧中颤抖,我感到一阵巨大的、无尽的号叫突破自然而来。”

时间退回到1863年,爱德华·蒙克出生在挪威的一个农场,他的童年生活十分凄惨。5岁时母亲因肺病去世,14岁时姐姐死于同一种疾病,他的妹妹也患上了精神疾病,蒙克自己也曾得过肺结核差点死去。疾病所带来的恐惧和丧失至亲的悲痛伴随了蒙克的一生。除此之外,当医生的父亲长期受精神抑郁的困扰,脾气十分暴躁,这深深地加重了蒙克童年的阴影。

1886年,蒙克创作了《病中的孩子》,生病的孩子气息微弱,但眼睛依然纯澈泛光。身旁的母亲同样孱弱,无能为力地深埋着头。对于逝去亲人的思念,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微弱的希望,都在整体灰绿的色调中流淌。1886年,蒙克带着《病中的孩子》与其他三幅作品一起参加在奥斯陆举办的秋季展,却激起了市民及艺术批评界的愤怒——《诺斯克智者报》评论他的画“肮脏”“鱼杂碎”;《晨报》则认为他的画缺乏精神内涵,是一幅荒谬之作。

1892年,29岁的蒙克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个人展览。这场展览成了震惊现代艺术史的“柏林丑闻”,也影响了蒙克的一生。画展上蒙克作品中怪异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一些观众毁坏了其中的几幅作品。“展览丑闻”使蒙克开始引起欧洲世界的注意,他第一次挑战了保守的批评家和中产阶级的趣味,成为欧洲现代绘画重要的先行者,他的地位与当时文学界的易卜生、戏剧界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哲学界的尼采不相上下。

蒙克说他想描绘的是“活生生的人们的呼吸、感觉、苦难及彼此相爱的心情”,他的绘画是自省的,他要将他所经历的痛苦赤裸地展示给世人。《呐喊》中惊恐和悲惨的号叫、《焦虑》中面目狰狞呆滞的群像、《吸血鬼》系列中麻木受苦的男人和残酷无情的女吸血鬼……“苦悲”“恐惧”“压抑”,似乎成了贴在蒙克身上的标签,这既来自外界的评价,也是艺术家本人的呓语。

他曾说:“自打我出生之后,生命焦虑就像顽疾一样,一直在我体内冲撞咆哮,如影随形,驱之不去。虽则如此,我仍时常感到,我必须拥有这种生命的焦虑,没了它我就觉得像是航船面临风暴却没有了舵一般,并自问何去何从?哪里才是陆地?”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