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又古又潮,西安变身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来源:新华社陕西频道 作者: 时间:2023-06-27
联手头部企业共同成长,规划先行优化政策环境,创新驱动加速产业聚集,推动上下游企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深化全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协同 2021年,陕西省将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明确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工作专班,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晨 雷肖霄 刘潇 2022年生产新能源汽车突破100万辆,问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今年一季度,以62.8%的同比增速持续领涨,产量占全国的13.8%,全国大约每生产七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产自这里……去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多方角力的新赛道上,十三朝古都西安异军突起。 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秘书长罗建安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张全国新能源乘用车车企分布图。一眼可见的是,与东南沿海省份密集的车企布局相比,位于西安的整车企业在数量上并无优势。看似缺乏基础优势,西安缘何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成长? 近年来,西安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联手头部企业共同成长,规划先行优化政策环境,创新驱动加速产业聚集,推动上下游企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深化全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协同。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蝶变。 工作人员在比亚迪西安新能源产业基地汽车总装生产线工作(2020年2月25日摄) 刘潇 摄 久久为功终得水到渠成 数据显示,2022年产自西安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汽车占比达97.9%。这一数字不仅超过比亚迪当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也让西安成为2022年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破百万辆城市。业内人士分析,西安折桂“第一城”,源自与比亚迪牵手20年的共同成长。 2003年1月,当时还在专攻电池研发的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通过收购这一彼时西北地区唯一的轿车生产企业,比亚迪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当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的行动,是为五至十年后的盈利做准备”,并提出“产能达到30万辆”的长期规划。 亲历比亚迪在西安发展历程的西安高新区工信局局长任俊峰回忆,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逢西安高新区“二次创业”。引进比亚迪后,陕西省、西安市及高新区从政策环境、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扶持。 “特别是在本地出租车、公交车、公务车等领域提供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迅速打开了市场。”任俊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今,比亚迪的发展态势远超当初设想。 “看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机遇,陕西省和西安市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不折腾’。”陕西省工信厅汽车工业处副处长杜军国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先后推出一系列颇具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推动陕西及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4年,西安市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从加快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2017年,陕西省提出“300万辆”的整车产能规划,同年,西安汽车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2018年,陕西省政府出台《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持措施》,成立省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总规模为40亿元的省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土地、人才、资金等9个方面支持重大整车及零部件和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推广、稳产增产等,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此后,陕西省又陆续制定了《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规划》《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 “这样的政策连续性和支持力度是不多见的。”杜军国说,突出规划引领和政策保障,一任接着一任干,保证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有效衔接。 久久为功,西安稳稳抓住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2012~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7.2%,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陕西汽车产量的全国排名从2021年的第13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8位,汽车工业规上企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大幅好于全国水平。 “20年持之以恒,陕西特别是西安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整车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配套企业以众迪锂电池、三星环新动力为代表,均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陈轶嵩说,与头部企业共同成长,是一场政府与企业、城市与市场之间的“双向奔赴”。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西安拿下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可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链长制”推动产业升级 2021年,陕西省将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明确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工作专班,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大。西安市也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工作专班,提出了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关键领域发展、品牌培育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的“一跃升四突破”发展目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链长制”高位推动,对于新能源产业迈上新台阶意义重大。 走进位于西安西咸新区的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试验区域内智能驾驶车辆的运行信息。 “我们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协同研发机制,将长安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的专家团队与整车、零部件和信息通信领域企业联结起来,以此实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武介绍,这家成立于2020年7月的年轻企业,已发展为西安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第三方授权机构,完成了陕西首批5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的发放。 加速涌现的新业态,投射出行业发展的欣欣向荣,也得益于西安在产业升级上的多维发力—— 做好服务,持续“强链”。近年来,陕西省累计申报新能源汽车国补资金149亿元。针对此前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状况,陕西省争取将比亚迪、吉利等“链主”企业列入工信部重点保障“白名单”,协调兄弟省份办理通行证4000余份,保障供应链顺畅和企业稳产运行。 “我们对重点企业开展重点保障,主动上门服务,对‘链主’企业的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跟踪问效、逐项解决。”任俊峰说,疫情期间,西安高新区曾派出数十辆大巴前往甘肃、河南等地招工,为企业用工送去“及时雨”,“三年疫情期间,西安比亚迪没有一天停工。” 摸清家底,加力“补链”。针对新能源乘用车缺少高端品牌的问题,陕西力抓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比亚迪不断迭代系列产品巩固市场领先优势,加快高端产品布局,支持高端合资电动车批量生产和市场拓展;瞄准缺少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布局需要省外配套的短板,陕西省工信厅梳理出企业的配套需求,召开一系列对接会,提升就地配套能力。 “整车整机企业梳理出配套需求清单,政府出面搭建平台,组织了上百场‘一对一、一对N’对接活动,实现成熟品牌整车和优质零部件企业的有效对接,加速产业聚集。”杜军国的手机里一个400多人的“配套招商稳增长”微信群颇为热闹,各类支持政策、培训信息、配套需求每天动态更新。即使在春节期间,各类“线上对接会”也从未掉线。 转变思路,科创“延链”。“我们紧密围绕头部企业招商,实现产业链优质聚集。招商后,尤其重视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任俊峰说,对于企业开展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高新区给予1∶1的资金配套支持,企业最高可以享受1000万元补贴。 专注研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产品的西安清泰科新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由清华大学毕业生团队组建的高技术企业。被招引到西安高新区5年来,企业陆续与吉利、陕汽、长安汽车等企业合作,目前已完成产品研发和装车验证,预计明年量产,有望实现3亿元的销售额。 “高新区给予了政策补贴、创业大赛奖金等多项支持,帮助我们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坚定了公司在西安长期发展的决心。”企业负责人何锋孝说。 在“链长制”的高位推动下强优势、补短板、延链条,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带动陕西省及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陕西汽车工业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9户,千亿级企业2户,规模以上关键部件配套企业达217户。今年1~5月,陕西汽车产量达48.98万辆,同比增长17%,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陕西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瞄准“全国一流”乘势而上 在勇夺产量“第一城”桂冠后,面对行业激烈竞争和其他城市的猛烈追赶,是昙花一现还是乘势而上,成为摆在西安面前的一道考题。 陈轶嵩坦言,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东北、中部、西南等六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板块的中心省份,陕西及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创新研发能力不强、零部件配套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等突出问题。 “零部件配套能力弱一直是陕西的短板和瓶颈。”陈轶嵩说,西安比亚迪目前在陕零部件的配套率约为40%,现有的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主要用于陕西省内汽车零部件二、三级配套产业。“总体来说,零部件的整体配套能力还难以对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他说。 面对挑战,西安迎难而上,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动态优化政策支持。 西安市2021年11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23年3月,西安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对企业扩大生产、扩大出口,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不同份额的补贴,被业界认为是西安在成为产量“第一城”后,从供给侧和消费端持续发力的又一重磅举措。 任俊峰告诉记者,西安高新区出台的《汽车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从促进新能源整车企业聚集发展,引领动力及传动系统加速发展,助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企业跨越发展等六个维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提升。 针对本地配套能力弱等问题,陕西将在继续举办“省内外配套企业专场对接会”“跨行业企业融入汽车产业对接会”等活动基础上,支持比亚迪零部件事业部公司化转型,以内供为主兼顾外配吉利等企业。“将加强与重点市、重点园区对接,加速‘乘、商’两链融合,提配套、抓招商、促聚集。”杜军国说。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借由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是西安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片蓝海。 今年4月,伴随着汽笛长鸣,260多辆在西安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西安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陕西与中亚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3亿元,增长125倍。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对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2023年,随着吉利在陕基地新能源产品开始发力,以及比亚迪四期项目建成投产,西安仍有望保持产量‘第一城’的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成为西安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增长极。”罗建安说。 编辑:煜辰上一篇:瞭望丨西安缘何问鼎 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