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3-31

这两天,南京鸡鸣寺赏樱人潮中,有这样一幕:因为执勤民警站在高处,视角比较好,应游客的要求,在维持秩序之余,民警化身“代拍”,帮游客们定格下一张张美丽风景。这一幕被镜头捕捉,迅速走红网络,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幕,却表明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在我们的很多工作中,只要切换到百姓视角,积极回应百姓需求,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代拍”举动,也会得到百姓的由衷点赞。视角切换间,也再次印证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当管理者学会用百姓的镜头看风景,“最美风景”才能真正留在人民心间。
  这里的“最美风景”,不仅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指城市在服务理念、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用情用心。比如,南京莫愁湖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让市民更便利地享受家门口的风光;苏州去年新建和改造休憩座椅2260张,让市民能够从容欣赏园林之美;无锡通过岸线整治打造的滨水步道,让市民沿着古运河步道尽览“一河两廊十三景”……这些举措都是城市管理者与市民“同频”后捕捉到的民生焦点,都是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的生动实践。
  现实中,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的做法还有不少,然而依然存在一些违和的画面。有的地方景区筑起高墙,防止游客“蹭风景”;有的打造“网红地标”却忽视如厕难、停车难等民生痛点;有的地方耗资千万打造“智慧灯杆”,却对市民“在树荫下等公交”的简单诉求视而不见……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于视角的错位——没有真正站在百姓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做决策。当管理者的镜头只对准政绩工程进行“特写”,百姓便永远只是画面里的模糊“背景”。如此,“干部干的”与“群众盼的”两张皮,决策举措与群众需求南辕北辙,必然无法得到百姓的认可。
  往深层次想,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本质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城市的“最美风景”,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百姓的笑靥间。当制定政策措施时,能否多想想群众的实际感受?当配置公共资源时,能否多倾斜于民生短板?当城市管理者规划公共空间时,能否多考虑百姓的休憩需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最美风景”留给百姓,让发展成果的“取景框”永远为民生需求留白,让行动部署的“镜头”始终对应民生所呼,我们的城市将会涌现更多像民警“代拍”这样的暖心画面,让人民绽放幸福笑颜。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杨丽

编辑:一加(实习)

上一篇:二手烟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