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评 >

劳模纪念馆火下去尚需添把“柴”

来源:河北工人报 作者: 时间:2024-07-12

沈阳劳模纪念馆每周有8场至10场沉浸式展演,让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展馆与34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签约,将学校思政课搬到劳模馆;参观广州市新时代劳模工匠馆,观众可通过人脸融合技术,将自己融入不同行业的劳动场景中,生成个人专属的“劳动最光荣”海报,吸引了不少粉丝前来打卡……今年,全国各地不少劳模纪念馆以接地气、新颖的展现方式重新闯入民众视野,并悄然火了起来。
  其实,劳模纪念馆并非新事物,从2011年建成开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全国劳模张秉贵纪念馆,到2018年永久落户外滩的上海劳模风采馆……这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展馆一直都在。只是很多年里,它们作为一种宣介平台显得有些落寞。劳模纪念馆“等观众来参观”“我讲你听”的传统讲解方式,加之只宣传劳模这个特定群体的局限性,让劳模纪念馆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此次沈阳劳模纪念馆、广州市新时代劳模工匠馆等展馆的走红,给了全国各地劳模纪念馆一个良好示范,也释放出一种信号:只要捕捉到职工群众需求,以职工群众所想为出发点,换位思考、与时俱进,创新劳模纪念馆的展现和宣传方式,这些有“年代感”的展馆依然可以火起来。
  劳模纪念馆火起来可能不难,但要持续火下去就要看“真功夫”了。展馆除了在展现方式上求新求变外,用好“工会+”手段也很重要。比如工会与文旅部门“牵手”,将劳模纪念馆作为一种文化“旅游点”进行推介,从而扩大展馆影响力,拓展参观者覆盖面;工会与各类学校合作,让劳模纪念馆成为学生思政课、劳动教育课的“课堂”,成为“劳模工匠进校园”另一种方式的表达。通过巧妙借力、共同施策,将劳模纪念馆在社会中进一步广而宣之,为劳模纪念馆“长红”打下坚实基础。
  工会还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借助“数智化”力量,让劳模纪念馆走上“云端”,利用3D技术、视频影像等模式呈现展馆的真实“样貌”。人们只需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云游”展馆,多角度、多细节看到展陈,聆听劳模事迹讲解,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宣传,吸引更多职工群众了解并走进劳模纪念馆,给展馆长久红火不断添“柴”。
  每一个劳模纪念馆里,既记录了劳模的生动故事,也浓缩着赓续传承的民族精神。作为弘扬“三个精神”的文化载体,劳模纪念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期待新时代里,劳模纪念馆契合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更新“打开方式”,持续“出圈”火下去,成为职工群众青睐的热门打卡地。

编辑:北月

上一篇:开放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