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附近的视障顾客前来购物,一条条橙黄色的盲道从超市入口直抵每排货架。近日,山西运城的一家超市火了。除了贴心设置盲道外,这家超市还准备了盲文标签和无障碍支付通道,允许导盲犬进入以及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等,为保障视障人士购物的“最后一米”便利提供了一个具有引领性的良好示范。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视障人群逾1700万,已成为世界上视障人口最多的国家。近30年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盲道建设,但总体覆盖量仍显不足,其中,建设质量不规范、后期维护跟不上、盲道经常被占压等积弊长期存在,盲道伤盲事件时有发生,这导致视障人群本就踯躅的脚步更加困顿不前。而这仅仅只是位于户外主干道上的盲道使用情况,如果再具体细化到盲道入室,追问医院、超市、餐馆、教育机构等同样关乎视障人群生活所需的服务场所盲道建设情况,恐怕更不容乐观。
此次,山西运城的这家爱心超市之所以博得网友的一致点赞,是因为它带着温度的精细举措,正好解决了视障人群出行“最后一米”的便利问题,让他们不仅出得了门,还能入得了室,得以相对自如地独立购物,为他们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帮助。
一项关于视障人群的基本信息调查显示,30%的视障者(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基本不外出;46%的视障者外出需要家人朋友陪同;只有24%的视障者能依靠导盲犬、盲道等帮助勉强独自外出。困住他们脚步的,除了公共交通干道上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备,还有各个服务场所在设计之初就缺乏助残意识,从而无形中将包括视障人群在内的残障人群“拒之于门外”。而这些人群所亟需的助残帮扶,不仅限于安全踏出家门,更多的是能够和正常人群一样便利地深入各个公共服务空间,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尽量广泛地融入社会活动,分享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成果。
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在“一盘棋”考虑城市规划建设时,提前将残疾人群的需求合理地纳入其中。除了加强交通主干道上的盲道建设与管理,还要注意各大公共场馆及公共服务设施内设置的助残“微血管”是否畅通,增强这些公共区域的残障人群接纳度与舒适度,有效建立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设施“建管护”长效机制。
同时,积极将高新技术应用到助残领域中,进一步激发“互联网+”的助残潜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等“互联网盲道”新国标正式实施,以及《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逾千万视障人士得以在互联网上开辟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目前,我国已建成了残疾人服务状况大数据系统,为保障残疾人群民生福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互联网+”助残模式,应积极打通线上运行和线下服务的界限,电子路面识别、一键求医求助、银联手机闪付等“智慧城市”建设应能切切实实帮助残障人群安心走出家门。
最后,应营造全社会关爱残障人群、帮助其积极融入社会活动的良好氛围。这次走红的山西爱心超市,所有助残设施的改装,都是源自店长李伟瑄为视障人群考虑的一片善心,这是一份积极的民间公益助残自觉,值得我们嘉许并积极效仿。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