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新华社:便捷出行刚需下,如何让网约车更安心?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0-09-20

作为“互联网+”推动产生的新业态,网约车近年来蓬勃兴起。据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去年11月发布的《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国内每3个打车人中,至少有1人使用网约车,获得城市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已超过140家。

网约车行业给大众带来了不少便利,然而由于其去中心化、零工经济的特点,网约车呈现出与传统出租车不同的安全规律。5G时代到来,如何创新技术手段、管理方法,让网约车更加安全、舒心?

技术创新和全链条安全标准是关键

2018年某网约车平台接连发生两起安全事件,一度将网约车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经过多轮整改和技术革新探索,哪些新标准和新应用能有效提高安全乘车系数?

作为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线下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约车安全保障”论坛,日前在河南郑州举行,院士专家、监管部门和网约车平台负责人纷纷建言献策。

“移动App的漏洞和被破解风险是主要安全威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络安全响应中心主任卜哲说,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直接影响着网约用车安全,手机App存有车联网云平台账户、密码等信息,若出现安全漏洞,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威胁乘车人安全。

卜哲认为,由于产业链长、防护环节众多,尽管整车厂商、网约平台已加快安全布局,却尚未开展深入合作,因此虽然网约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尚难以完全杜绝安全隐患。

他表示,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标准应成为网约车行业安全发展的必要手段,构建全链条的安全防御体系将是必然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技术缺陷和漏洞给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各平台和监管部门要通过构建主动免疫防护新体系,来筑牢网约车的安全防线。

滴滴技术负责人则介绍,通过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精细化管理水平,网约车安全性能得到更好保障。近年来,由于加强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行程分享、110报警、分析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干预车行轨迹异常现象等做法,网约用车安全系数正逐步提高。

强化监管、技术创新出实招

在福建厦门,该市交通运行监测指挥中心的“厦门市出租汽车行业监管系统”的大屏幕上,网约车平台的车辆、驾驶员、订单、运营轨迹等信息实时显示,任何违规信息都会被监管人员重点关注。

事实上,自2017年起,厦门自主建成全国首批网约车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以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标。

“摸清网约车平台在厦门运营的家底,我们才有底气为厦门市民守住安全底线。”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出租车科负责人表示,当乘客与司机发生纠纷或出现突发事件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介入,维护各方利益。

同厦门一样,自2019年起,全国多地逐步推出跨部门联合审查机制、网约车退出机制、专兼职分类管理等创新举措,目前网约车投诉量已下降到较低水平。

今年7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团体标准和《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对网约车、顺风车安全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作为网约车、顺风车行业的首部安全团体标准,两项安全标准均涉及行程分享、110报警、紧急联系人、行程录音、号码保护等基础性安全功能要求,全面做好司乘人员出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同时,为确保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合理处置,标准规定应在接到安全投诉后24小时内处理且5日内处理完毕;应设立线上调查取证机制,确保24小时对接警方调查取证工作组等安全要求。

激浊扬清,网约车出行安全仍任重道远

受访专家认为,安全性依然是网约车类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使用,安全性考虑还应从个体层面上升到系统层面。

“对企业而言,将安全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必然会带来大量成本投入,但这样的投入是完全有必要的。”互联网专家尹生表示,对网约车平台而言,安全性是其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无人驾驶网约车陆续出现在广州、上海、长沙等地街头,用户在尝鲜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车辆联网后的网络安全问题。“未来无人驾驶普及后,不仅仅是车联网,而是社会系统的联网,系统的安全性需得到充分的论证。”

尹生提出,有关部门在将自己的系统接入的同时,除了要追踪监测乘客的人身安全状态,还要警惕不法分子借由联网车辆对系统发动网络攻击。同时,无人驾驶车辆在发生道路安全事故时,责任如何划分也需要留足顶层设计的空间。

除对乘客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外,加强对网约车驾驶员安全保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的乘客坐车不戴口罩,有的乘客甚至可能对驾驶员做出出格举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现在部分网约车平台推出车载安全设备用以保护司乘双方安全,同时也可将记录内容用来调节交易纠纷,但要在隐私保护和人身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专家建议,各地监管部门在更新监管科技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平台的制度约束,例如制订网约车企业行为的负面清单、实行企业的信用清单管理,对于违规多次的平台进行一定期限的停运整改等,倒逼平台强化合规运营。

(原标题为《便捷出行刚需下,如何让网约车更安心?》)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