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教育部发文规范大学校名“改名热”是该煞一煞了

来源:红网 作者:王紫暄 时间:2020-09-07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并正式印发。依据规定,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笔者以为,教育部的规定十分有必要,高校不思提高办学质量,却在起名字、改名字上大做文章的风气早该煞一煞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股起名改名风。除了在地域上要往更大的范围上靠以外,还有要大学不要学院,要财经、科技、电子等热门专业不要冷门专业等一系列现象,总之就是,怎么高端怎么起,怎么上档次怎么来。 
  高校为什么会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招生和就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和用人单位不免被所谓的高端校名所迷惑,名字起得好,考生和用人单位便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好学校,从而青睐有加;名字起得不好,即使是名校,也会被认作是普通学校,随之避开。事实上,起个或改个好名字的效果也确实立竿见影。据媒体报道,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重庆交通学院把学院改成“大学”后,次年招生就“全线飘红”。再如,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与成人高校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合并,升格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分数线也是大幅攀升,甚至有些专业分数直追郑大。可以说,改名就是招生和提高就业率的一件利器,自然会为各大高校追捧,所反复使用。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高校起个或改个好名字,在短时间内确实可能提高生源质量,但如果学校不在教学、师资、科研成果上多下功夫,只顾着改名的话,那也早晚会被打回原形,就像一些野鸡大学,无论怎么再包装名字,再怎么蹭名校热度,也始终都是野鸡,永远不会变为凤凰。除此之外,高校改名本质上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浮躁,如果我们任由这种急功近利、浮躁蔓延在校园里,带到教学上来,那非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他们踏踏实实做学问,还会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 
  何谓大学?不在大楼,更不在大名,而在大师,在学问。只要师资雄厚,科研成果产出高,即便如麻省理工那样只是个学院,恐怕也会受到人们欢迎,否则的话,即使名字再高大上,也是名不副实,难以为人认可。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