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给钱就能“黑“?

来源:东方网 作者:西蒙 时间:2020-07-24

当前,网络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媒体日前总结发现,现在流行的网络暴力有以下几种类型:弹幕刷屏(辱骂字眼填满弹幕)、P照侮辱(给攻击对象P遗照,制作以给当事人抬棺为主题的图片)、恶意剪辑(故意丑化,传谣抹黑)、恶意锤人(煽动性指控)、词条侮辱(在热门话题下带“被黑者”出场)、私信轰炸等。甚至有人专门做给人抹黑的生意,只要给出相应的价钱,就会在网上故意污蔑诽谤他人——当网络暴力变成了一种黑色利益链条,成为搞臭一个人甚至一个企业的非法工具,敢问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其实,国家法律早已严格禁止各种类型的网络暴力现象。2013年对外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上网络污蔑诽谤他人的行为的恶劣性质,行为严重者甚至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目无法纪,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但最终来看,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在缺乏法律观念的因素之外,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还有经济因素与文化心理的原因。从金钱的层面来看,为了谋求非法利益,一些人专门开设“抹黑生意”的公司,拉起一个从发帖、剪辑、后期处理等全流程的黑色利益链条,专门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非法生意。而那些被抹黑的人或公司,可谓防不胜防,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可能被这些恶意攻讦者伤害。那些抹黑者因此获得了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好处”,表面上看,这样做或许能赢得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却是一笔损人不利己的赔本买卖。任何有理性有头脑的人,都不可能为了那些蝇头小利,而做出如此低劣的勾当。 
  还有一种文化心理因素,也导致了大量网络暴力的发生,但它颇为隐蔽,时常被人忽视。由于一些人长期受网络发言“匿名性”的影响,自认为在网上说话不用负责,便喜欢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甚至简单盲从。前不久在网上被大量匿名网民攻击的“带带大师兄”,就是典型的网络暴力文化的受害者,很多人把各种稀奇古怪的“罪名”安插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头上,比如“圆明园就是他烧的”“八国联军进北京就是他带路的”等等。“带带大师兄”在网上人微言轻,又没有实力与暴躁的网民“论战”,只好忍气吞声,而且这场针对他的网络暴力,已经渗入网络空间的诸多细节与角落中,即便反击,也实在力不从心,难以为之。 
  如果说这种基于文化心理的网络暴力现象,是网络虚拟社交特性造成的一个难以根除的现象,那么,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管控,则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它与现实社会都应该得到严格精准的法律监管,并有效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当前,网络暴力现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但愿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空间能多一分清净,少一分污浊。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