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俗文化大有可为 来源:陕西传媒网 作者:秦平 时间:2020-06-10
“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就如是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计划报告同时提到的内容,展现了党兑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承诺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俗文化大有可为。 民俗文化富“口袋”。让有亮点的民俗文化走入生活、走入群众,将民俗文化和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起来,贫困群众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比如,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榆林佳县黄河岸边一些传统村落就将“乡土记忆”变成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资源”。通过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使广大村民既留住了“乡愁”,又品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民俗文化富“脑袋”。既要富“口袋”,也需富“脑袋”。文化能够帮助贫困群众拔思想“穷根”,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一些传统村落积极探索民俗文化的时代表达,使农民能够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在乡村,也聚合起了脱贫攻坚的最强动力。 民俗文化富“生态”。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地方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洗礼其也已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将越来越涌起新时代浪花。华阴老腔、皮影戏、西安鼓乐等表演就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身边。延安安塞通过开办民歌、剪纸、农民画和陕北说书等多种民俗文化技能培训班,成功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当前,全国上下也正在加快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客观而言,很多贫困地区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决战决胜之年,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地挖掘民俗文化,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更富“生态”,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底气更足。(秦平) 编辑:子墨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