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扫墓是清明节传统习俗。今年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关闭墓园,并大力倡导“云扫墓”等新型扫墓方式。没有关闭墓园的,也采取预约方式扫墓。总之,今年的扫墓方式会因为疫情带来一些改变。但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墓地没有集中管理,所以仍然有不少人遵循清明扫墓旧俗,去墓地焚香烧纸钱放鞭炮,这给环境污染和山林防火带来巨大隐患。
这就引发我们的思考,清明扫墓中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等祭扫行为,不文明不环保不安全,放弃这些行为到底妥不妥?
判断妥不妥的标准主要是两个。一是看清明节的习俗在传承中有没有发生改变。二是看这些改变有没有伤及清明节的价值内核。
先看清明节的习俗有没有变化。从清明节习俗的传承来看,它是一直在变化的。
清明节起源于历史上某个事件。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文公为逼隐居山林的忠义之臣介子推出来做官,放火烧山,将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为此懊悔不已,将介子推烧死之日定为寒食节,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开始是附属于寒食节的。到宋元时期,清明节才取代寒食节。寒食节这天是禁止生火做饭的。现在大家很少过寒食节了。为啥?不准生火,吃一天冷食,不太符合人性。
清明节在传承中,祭扫坟墓仪式也越来越趋于简化。古时清明祭扫,是先扫墓。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清除坟上杂草,培添新土;其次是祭祀,人们在坟前焚烧纸钱,供奉丰厚祭品,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后来鞭炮出现了,扫墓时又多了放鞭炮的习俗。现在清明节扫墓,一般来说,只是简单清扫一下坟墓,然后烧纸钱放鞭炮,再行礼致意。一般不上贡品。就是上贡品,也是简单的水果之类。有的扫墓更加文明简单,不再点蜡烛烧钱纸放鞭炮,只是敬奉鲜花,致礼表达缅怀。
再来看扫墓习俗的变化有没有带来清明节价值内核的改变。
我们分析扫墓习俗,发现都是以适当的仪式感来表达对先辈的缅怀。在特定的日子以仪式感来缅怀先辈,就是清明节的价值内核。
清明节在传承过程中,越来越适应时代需要,习俗越来越简化,仪式越来越具有象征性。但无论习俗仪式怎么变化,清明节的价值内核一直没有变。
这就启示我们,我们传承清明节,要传承的是其价值内核,至于像焚香、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等外在形式,完全可以因时因机而变,变得更文明更环保更安全,更符合时代需要。
清明节源于某个事件,当然其中的一些习俗也可以因某个事件而进行改变。当前,要求清明节一些扫墓习俗进行改变的时机已经具备。
这个时机是什么呢?
一是疫情催生“云扫墓”。疫情要求我们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由此催生“云扫墓”。在清明节这天,为逝去的亲人建立网上纪念馆,虔诚地点上虚拟的蜡烛,献上虚拟的鲜花贡品,写上深情缅怀的话语,不一样能体现清明节的价值内核吗?同时,“云扫墓”是数字化扫墓方式,方便、环保、安全、文明,符合时代潮流,值得推广。
二是火情催生安全扫墓。凉山西昌森林大火造成19位扑火人员壮烈牺牲,令人惋惜,同时也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清明扫墓中,烧纸钱放鞭炮等扫墓方式,带来巨大的火灾隐患。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排第一位。沉痛的教训逼我们改变扫墓陋习,不要再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了,这实在太不环保、太不安全了。
有人可能觉得,坟前烧一烧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一下子放弃怕被人指责不虔诚、不恭敬。实在没有必要背思想包袱。因为传统节日一直在演变。只要传承了清明节的价值内核,外在的习俗、仪式那是可以变化、不拘一格的。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