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打回去”,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时间:2020-01-13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不少家长会鼓励孩子“打回去”。 
  近日,广州从化街口商业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幕被刷了屏。一个名叫睿睿的小班幼童,在一学期内被欺负而受伤3次。前两次都被同一孩子用玩具刮伤了耳后及眼旁。事情发生后,幼儿园进行了干预,一直积极配合家长沟通协调,但效果并不理想,没能得到睿睿父母的认可。睿睿的父亲领着孩子走到教室,找到此前抓伤孩子的幼童,告诉睿睿:“爸爸在这里,你敢不敢打回去?” 
  此事很快引发热议。对于孩子父亲的做法,有人认为是理所应当,也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欠妥。 
  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并不少。此前,杭州某培训班内,两名孩子因打游戏发生肢体冲突,被打孩子的母亲正好看到这一幕。她拉着自己孩子的手,朝另一名同学的手上打了两下,并告诉自己孩子“要打回去”。 
  在网上梳理类似的新闻可以发现,孩童冲突发生后,父母支持“以牙还牙”的事件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约六成家长支持孩子“打回去”,有99%的网友支持家长鼓励孩子的“报复行为”。 
  平心而论,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伤,产生“打回去”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就该支持,其实父母鼓励孩子进行报复是不妥的。 
  为人父母者,孩子都是心头肉,看到孩子受欺负受伤,有时候比自己受伤了还心痛。正如睿睿的妈妈徐女士所言:“孩子身上有很深的伤痕,这让我很难接受。”讨论这个话题时,基于对为人父母者的理解非常重要。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蛮不讲理、崇尚暴力的人,他们之所以支持孩子“打回去”,很多是希望孩子借此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面对校园霸凌一味忍让。 
  孩子之间,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所谓的欺负更多只是普通打闹。比如,上文提到的杭州某培训班里的两名孩子,是因为打游戏而发生肢体冲突。对此,家长其实没必要太在意,让孩子自己解决就行,也可以找对方家长沟通,完全没必要自己“下场”教孩子动手。 
  “打回去”,看似给孩子抗击的勇气,是对欺凌的反抗,但其实是在给孩子暗示可以以暴制暴。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进一步升级。鼓励孩子以暴制暴,是将孩子再一次推向危险的境地。从教育孩子角度来说,家长鼓励孩子以暴制暴,以暴力手段处理事情,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攻击性强的人,无疑对其成长非常不利。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你以什么方式处理问题,对待世界,就在暗示孩子也可以用什么方式面对世界。所以父母在说“打回去”的时候,或许爽了一时,但应该想一想,等孩子大了,他遇到问题都采取打回去的方法解决,你会不会后悔,在幼儿园那个午后不该说那句话。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