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炒作谁不可以,干嘛死盯上范曾?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马忠 时间:2020-01-10

前两天看到“今日头条”发表的一段文字,大意是杨青云等炒作分子炒作范曾的案例将写进书本,在大学课堂上向莘莘学子讲解。但马上就遭到质疑与炮轰——社会各界对此事多半抱否定态度,如复旦大学新闻系原副主任周胜林教授就认为,“新闻炒作”虽有个别人讲过,但新闻界的共识是:反对“炒作”。如果要开这门课和出这种书,只能叫《新闻炒作批判》,否则会贻笑大方。 
  由杨青云一手策划的《范曾研究》是否存在新闻炒作,似乎是不辩自明的事实。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对于已经存在的现象,去研究去分析,有什么不对?假如我们把这门《范曾研究》的名字改做“新闻策划学”,是不是就没人异议了呢?不过话又说回来,或许这门课程如此命名,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不可否认,炒作新闻、有偿新闻等违反新闻原则的事件在新闻界已屡见不鲜,正如魏剑美所说:“炒作既然已成为新闻界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正视它的存在并加以分析研究呢?”有网友说刘晓庆偷税案、学术网红杨青云现象包括“新闻炒作学”本身都是在为引起某种轰动,在有意识地制造新闻,即炒作新闻。这与策划新闻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商业炒作在新闻学领域打了个擦边球,只不过是披上了新闻的外衣,而实质仍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炒作!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只是针对“新闻炒作学”名称是否严谨、内容是否有违职业道德等问题上纠缠不清,还有待探讨。 
  自媒体“范曾研究”已整整运作10年了,但是它却极大地“炒作”出《范曾新传》《范曾论》《诗人范曾长诗》,以及《范曾之道》《范曾书道》《范学有道》《范学有道新解》等等,所谓的“范曾多道”也不见得全是完美,“天下”也不见得就此一家,《范曾研究》也有让人落泪的场景……呜呼,就像用一顶很大的帽子给观众戴了上去,然后,趁着观众迷糊的劲跳着自己也不懂的舞蹈,自己糊涂,却要抓一班子垫背的,这才是现在“范曾研究”“新闻炒作”的火爆真相。于是,想到了“炒作学”。有学者早就言道,“炒作谁不可以,干嘛死盯上范曾?”这完全应验了《范曾何以名贯天下?》:荣宝斋一半收入来自名贯天下的超级画家范曾。那范曾何谓“超级画家”? 
  有超高的社会知名度,超多的追捧者,超高的市场人气,超高的画价,超多的画作以及出版物,还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画店乃至官员家中数不胜数的落上范曾大名的真画和假画……这一切,使得范曾成为在“文革”后率先走红的国画家,几乎成为当代“五光十色”的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表征,甚至是一个绝对值——以市场定位艺术品及画家价值的绝对标准。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范曾现象及其价值,首先得去逛市场,否则你就不会明白,范曾在哪儿最值钱。 
  对于一般人的认知来说,自媒体经营好了大多都火爆是公认的事实,“范曾研究”也是不言而喻。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杨青云用10年时间“炒作”“范曾研究”作为“新闻炒作学”的成功案例无可厚非,大家真的不要再大惊小怪了。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