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刘文西精神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庆 时间:2019-07-07

212AC

刘文西艺术现象是当代中国艺术现象的缩影,他的艺术创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艺术作品是当代中国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研究刘文西艺术是当代美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支撑刘文西艺术创作的是刘文西精神,探讨研究刘文西精神是本文的主题。

按照对精神的定义,本文所指的精神是“指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刘文西的精神是什么?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民群众立传的人民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存在下来,是中华民族不断的与自然作斗争求生存,同落后的生产力作斗争求发展,同落后的社会制度作斗争求进步的结果。期间,涌现了很多的优秀代表人物。但历史的进步,要靠人民,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人民。历史的进步根本是人民的进步。重视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实质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根本反映。作为艺术家的刘文西,从浙江美院毕业到陕北实习开始,一头就扎根到生活中去,扎根到人民中去。他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人民是艺术家的母亲”。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艺术家对人民的认识有这么高,并这么认真的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也没有那一个艺术家能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数万个人民群众艺术形象(包括写生)。看看刘文西的足迹,六十一年来,90余次去陕北,10多次在陕北过大年,他把时间和身心交给了陕北。他深入生活感人事迹特别多,如把一个普通农民的女儿当模特儿,从五岁起开始画,画到大姑娘,再画到结婚生子,最终画到成为中老年;和一个普通农民,为画画和他成了朋友,最后成了双方能交换棉衣的知心朋友;把一个农民朋友从中老年画到去世,农民朋友去世了,还去悼念。他对生活付出了真情,生活也给了他艺术的回报。《祖孙四代》《沟里人》等就是人民奋斗精神的写照和礼赞。他歌颂了人民,人民也给他了巨大的艺术声誉。刘文西的百米长卷,描写了波澜壮阔的陕北人民生活和生产斗争,这是数千年来用美术对陕北人民生活和生产斗争第一个完整再现的史诗性的作品,作品把陕北人民的生活带入世界美术视野中,把一个不被发现不被重视的被遗忘角落带入到世界和中国人的视野中,让西北风吹遍中国,让中国认识黄土地,这是刘文西对陕北人民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是刘文西通过绘画艺术来实现的。刘文西表现的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场景,讴歌的是人民顽强生活的精神本质。表现人民这一点无疑刘文西是最成功的,也是他与其他画家的区别。不能否认刘文西在大量创作人民题材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的领袖题材,有些甚至有高大上的倾向。这些除有些有当时时代政治痕迹外,大多作品,都是领袖与人民在一起的场景。领袖离不开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领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从这一点讲,领袖是人民的代表。这些年,人们在宣传刘文西领袖题材时,似乎忽视了刘文西领袖题材中的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一点。当然,某些领袖题材是为突出人物的形象,而运用了比较大夸张手法,这些具有时代痕迹的作品更是我们完整地研究刘文西艺术精神的宝贵史料。

20313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创造精神

刘文西在给摄影家张宗琨《陕北寻源》的影集序言中写道:“我以为画家与摄影家对形象的塑造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追求传神,追求个性,要能抓住人物的灵魂,艺术是要动情的,只有深入到表现对象的心灵深处,才有可能捕捉到他的灵魂。”“要始终追求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这段话语中有:传神,个性,灵魂,境界等词语,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也是刘文西艺术追求的自我写照。个性是艺术家的生命。没有个性,就不是大艺术家。个性愈鲜明,艺术愈成熟。看一眼,就认识是某人的作品,就能感到某人的艺术元素和基因,就能感觉那种艺术穿透心灵的力量,这就是成熟艺术家的标志。对于艺术家个性的形成,刘文西有更细致地表达。“要提高人物画的创作水平,使人物画更具深刻个性和艺术魅力;人物画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造型艺术规律和笔墨表现力,又要吸收西洋画严格深入的造型基本功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的同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和鲜明时代感的人物画。”鲜明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刘文西的一生追求,也是他成功的根本。

刘文西是以勤奋出名的,但不能否定他天生具有绘画天赋。我曾见到过刘为朋友的题词“勤奋出天才”,但我认为凡绘画大师都是上帝送给人间的天才。徐悲鸿是这样,傅抱石是这样,刘文西也是这样。刘文西从浙美毕业在陕北实习期间就创作了《毛主席和牧羊人》这幅名作,当时没有场景照片,完全是创作,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资和早慧,他当时还不到30岁,真是一个奇迹。后来他又创作了《祖孙四代》,这些绘画在当时影响比较大,为他赢得“中国人物画四大家”的巨大声誉。按照一般规律,一个画家创作一生大多只有一次高峰期。过了高峰之后,江郎才尽,不容易再出好作品。刘文西偏偏是例外,他信奉的艺术无止境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高峰在他脚下,他又要攀登新的高峰。他不满足为几个人立传,要为中国千百万人民立传;不满足人物的具体形象的绘制,还要把千万人物具象再集合,然后抽象而升华。他笔下长脸长鼻梁、长手指的陕北老人就是成功抽象而提炼出的典型。他画陕北女孩,新疆女孩,藏族女孩,云南女孩,各个都有地域特色,同时还具有民族特色,时代印记,无可替代。他型造的人物都是洋溢生命活力并具有正能量的。世界上画英雄人物的多,画宗教题材的多,可画广大劳动者少,画农民的更少。虽然米勒和凯绥·珂勒惠支都画过农民题材,毕竟画的少也只是小场景。像刘文西这样百米长卷,全面反映新时代黄土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他追求一种绘画语言的极致,追求题材的独特,追求独特群体中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种共性也是他个性的集中表达。他改变建国初期典型人物的典型塑造方法,进而追求真实生活原型丰富内心的表达,这种形象的创造,到第5套人民币领袖像的绘制达到了极致和顶峰。

188E4

三、不记个人得失,忘我奉献的团队精神

刘文西作为全国首批百名名师称号的获得者,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育岗位从事教授和管理工作。可以说,教育是他终生的事业,满天桃李是他的最好回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刘文西说:“艺术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我认为韩愈的“道”应该是一种思想体系,在这里与刘文西的“思想”应该是相契合的东西。刘文西从事教育实际也是自己思想体系的传播和实施的过程。

刘文西是西安美专到美院发展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各学科院系的建立充满着刘的智慧和心血。但刘对教育的严肃态度是出名的。对于学院大力招研,只图规模不能保质量的做法是反对和抵制的。他说:“当然能多培养一些真正高水平的研究生于国于民都是件大好事,可是就目前这样的一个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真才实学的人才。现在博士生不画画,不实践,只写论文,其实,这样下去培养的学生是贬值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没有实践如何出真知,不到实践中去,只是在图书馆里找资料,抄来抄去,空对空,培养出的学生却是嘴上功夫的人,一画画就露馅了。这是个艺术方向的错误,我在学院会上公开说,这样的博士生我不愿带”。说到艺术方向,刘文西虽然对社会上这些年各种艺术思潮都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但他有他明确的旗帜和方向。他以独立风标的坚持向世人昭示,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的主体和受众,坚持人民性是他的旗帜和方向。他创立黄土画派,主要是为实行他艺术主张而採取的组织措施。黄土画派的产生,黄土画派宗旨的提出,把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思想更加理论体系化了。黄土画派组织的成立,使他的艺术主张更容易得到实践,更有组织保障。从客观上讲,黄土画派的作品,扩大了黄土地人民在中国的影响力,提高了人们对黄土地人民生活习俗的关注。再是培养了一批艺术家,他们成为全国榜样和示范。黄土画派宗旨“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是对我国新形势下人物画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方法。他自己投入金钱,时间,不顾年老多病,甚至坐轮椅,风餐露宿,长期深入生活,体现的是一种忘我精神和风范,培养的是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黄土画派也成了我国各画派的榜样,事实上他也成为黄土画派的精神领袖。

139E8

四、为艺术忘我的拼搏精神

刘文西的足迹遍中国,他也去过世界许多国家,但最多的还是黄土地和秦岭。他说“山区人民精神面貌好,最艰苦的也都是坚强的,都是伟大的,最艰苦的地方往往有最坚强的人”。其实他比山区人民更坚强。过去,交通不发达,他去陕北,交通工具最常见的毛驴车,去一些机车不能去的小山村,常是乘赶车人的毛驴顺车前往。驴车行在黄土高原崎岖的羊肠小道上,春天大风一吹,漫天黄土,人成黄土人。冬天陕北寒冷是出名的。他曾在一个茫茫大雪天去一个老乡家,路上没有搭乘的顺车,他在步行中迷失了方向。天色已晚,大地茫茫一片白,道路方向无法辨识,直到深夜在呼救中才被老乡救回。这一切为什么?为艺术,为了他心中那份陕北的艺术神圣。刘老师这几年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往往坐上汽车,汽车上放着轮椅,他还坐在轮椅上写生。为了百米长卷,他八十高龄还不惜身体,站在梯子上创作。上苍也特别眷顾他,可能上帝也知道他的使命大,他的病每次都能转危为安。记得朋友说,老师有一次病的特别厉害,刚能坐起来,就说要画画,别人劝他,他说是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潜能是无穷的。看看刘文西百米长卷和数万张作品,哪一笔不是透着血和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的,刘的童年是不幸的,他从小心志就高,终于出人头地。但他还是在一直奋斗,在和自己抗争,在和命运抗争,在和自然抗争,在和世俗抗争,使人生活的更有意义。

17900

五、不断彰显个性,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

(一)认识的不断完善。大家知道刘文西是“讲话”精神的忠实贯彻者,《讲话》中文艺为什么人,标准回答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为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无疑这个标准在当时形势下是正确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文艺服务的对象也应该变化,与时俱进。他提出“我们创立黄土画派,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推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更好的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更好辛勤创作。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的多样完美,倡导创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大西北黄土艺术特色的总体风格的美术作品,更好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方向,与时俱进,以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教育人。”这里,我们看到了“思想内涵”和“艺术的多样完美”,“个性”和“创新”等词语。这是对讲话精神在新形势的创造和发展。

(二)在实践中逐步改变建国初领袖工农兵“高大上红光亮”的标准式样,人物倾向于多元和更具生活气息。《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属于早期的一类,而《与祖国同在》《与大海同在》《春天》《虎娃》等更赋予情趣和象征意义。

(三)黄土画派宗旨中有重笔墨一条。他重视笔墨创新,对用线特别讲究。有人说刘文西不重视“线”和“墨”,恰恰相反,分叉破线与重点点线交替运用是刘文西的特点也是他的创造,这种有质量的线更能表现黄土地人民生活的艰辛,衣着的破旧,甚至是生命的苦涩。

(四)刘文西的创新还在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线条的大胆革新。刘放弃了古人运用点线结合,以形为主的山水画画法,大胆以长线交叉构成主体的抽象山水,这一点,是中国山水前无古人的。人们只重视他的人物画,在山水创作以抽象为主的长线交叉构图是刘文西一个重要创新和贡献。

(五)单色彩的运用是刘文西又一特色和贡献。过去的中国水墨,以墨分五色来表达物象。新水墨或者新彩墨以五色:青、黄、赤、白、黑来混合以彩为媒介晕化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多由画者用色彩互晕和变色来表现物象,而刘文西采用不调和,纯单色彩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在一幅画,用一种色,甚至一幅画,用几种色,但不互相渗透掺和,色彩多呈现的纯净和明丽。他的画,风景画,写生画多是这样,画出了他内心的纯净和清纯,也体现出他的创新和特色。

160E6

本文简单论述了刘文西精神的几个方面,可以说,刘文西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长安画派长安精神的延续,是中国画人的一面旗帜,同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我们将来研究的永久课题。 


编辑:文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