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治理过度包装,紧盯中秋月饼还不够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9-06

1公斤重的月饼5公斤包装、1块月饼包了4层盒子……一些商家过度注重商品包装,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成本和垃圾处理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包装垃圾源头减量,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8月26日起在全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限制月饼过度包装专项整治行动。(见9月1日《广州日报》)

月饼过度包装,是持续多年的老问题。打着礼品经济的幌子,一些商家片面迎合消费者奢华的消费心理,将过度包装演绎到了极致。虽然近些年狠刹公款消费和送礼之风,但月饼销售领域仍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月饼过度包装作为商品过度包装的典型缩影,与实施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促进环保及资源节约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有针对性地对月饼过度包装开展专项整治,有利于引导商家树立理性的商品包装观念。

当然,过度包装现象并不只有月饼,生活中“俄罗斯套娃式”包装、包装比货物还重等现象比比皆是。除其中一些片面追求奢华外,更多的还是过量包装以及对塑料等非环保材料的滥用,而这一问题在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也相当突出。“商品包装+快递包装”的粗放模式,让包装垃圾量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源浪费和处理难题。

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治理与限制过度包装显得尤为急迫,不能仅限于月饼一类商品,更不能仅囿于中秋的“季节活”。

目前,国内还没有应用于商品与服务包装的专门法规。商品包装应用标准方面也存在明显缺位,目前只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这也是广州市场监管部门治理月饼过度包装的主要依据。仅有的标准不但限制的范围狭窄,而且只有个别标准为强制标准,即“包装物不超过3层”,限制并不充分,也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遏制商品过度包装,亟待形成制度共识,推动系统治理——包括加快针对商品与服务包装应用的立法,将包装环保、控量的社会责任上升为切实的法律责任;加快制定和完善商品与服务包装应用的分类强制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包装行为“过度”的界线;制定和配套商品与服务过度包装的监管执法机制和处罚标准;通过强化强制回收的法律责任、运用经济调节政策,将商品与服务的包装纳入到垃圾治理体系中,等等。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