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陕西乡贤遗墨展的价值与启示

来源:未知 作者:郑伟斌 时间:2019-09-11

“乡贤遗韵———双皓堂陕西乡贤遗墨收藏展”现场

近日,陕西乡贤遗墨展在西安建大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展出。将牛兆濂、宋伯鲁、于右任、蒙寿芝、阎甘园、张寒杉、寇遐、萧之葆、党晴梵、张凤翙、冯友石、李游鹤、李问渠等诸先贤的书画作品汇集一堂,尚属首次,虽然规模不大,但该展有其特殊价值。可惜的是,在陕西,陕西乡贤的遗墨展并没有引起多么大的关注与重视,或许是被近期那些更大的展览所淹没,或许是它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

首先,该展比较清晰地呈现了长安画派大红大紫之前陕西画坛的基本情形,比如宋伯鲁、阎甘园、李问渠、冯友石、李游鹤等都曾是陕西画坛一时之执牛耳者,在陕西乃至全国画坛影响甚大。对陕西近现代绘画的研究与宣传,往往集中于“长安画派”,而忽视了长安画派之前或同时期其他有成就的画家,这对于梳理陕西绘画史的脉络无疑是一种短视与狭隘。

其次,该展的主体是“乡贤”,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特定的一个概念。从书画本体而言,宋伯鲁等人皆是书画兼善,援书入画,他们奉行的是士人的道统,是文人画的正脉。在晚清民国西风东渐的大潮流中,他们也是倡行金石笔法入画以保扬国粹的一大重镇。“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或许是自道咸年间以来盛行的金石气的最后一股劲流。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乡贤遗墨中,应当明白和体会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里,心量、人格、事功、艺术是一个互为表里的整体,乡贤们莫不逃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价值体系。从这个角度,我们不仅不能囿于非专业书画家的身份标签去认知和评判先贤们的艺术,而更应该站在文人士大夫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去重新认知和解读对陕西近现代社会、历史、人文产生极大影响的乡贤们。

讲好陕西故事,发展陕西文化,应当认真梳理陕西书画的历史,给那些已经被淡忘或根本就没进入人们视野的过去的大家名家们,给先贤们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大号召下,我们首先要拾起并书写身边的传统,并且持之以更加理性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大道的眼光、心态与标准。所以在泱泱文化大省,陕西乡贤的遗墨展,不应当只是由一些具有热忱之心的民间收藏家去努力、去折腾。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