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披麻戴孝遭重处,传统习俗不能全丢

来源:红网 作者:周传勇 时间:2019-10-11

颜庆雄/图

10月8日,山西省襄汾县大邓乡赤邓村因一则公告受到关注。该公告显示,10月1日起,该村不允许过满月、一周岁生日、六十岁生日、搬家宴请等,葬礼不准披麻戴孝、不准进行祭奠活动、不准送花圈纸扎等,一切从简,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凡有以上情况,全体村民不准前去参加,否则,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降级,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

对此襄汾县文明办负责人回应称,“实际上未执行”。目前最新消息表示,襄汾县文明办和大邓乡已经联合对该村的移风易俗活动进行指导。

村委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铺张浪费,这本是好意,但却缺乏应有的人情味。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对婚、丧、嫁、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其中,传统儒家丧葬礼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由爱亲人到与人为善,由家庭关系的调整延伸到社会关系的处理,这种思想也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相契合。从古至今,传统习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待旧文化不能用旧思维,应该给予更多的社会包容,看到其价值所在。

传统习俗也可以与时俱进,不能一棒子打死。近年来,多地深化丧葬礼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丧葬礼俗陋习,民政部要求推动公益性公墓建设,同时各地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丧事活动指引或丧葬礼俗规范,指导村(居)委会及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自治组织,将殡葬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相关待客标准、服务项目、程序时限、经费支出等明确原则性要求。

合理改革既可以保障中华文明的完整性不受破坏,也能够满足民众的基本诉求。但这也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决策,才能做到既合法又合情?

传统习俗真正缺少的是新的替代形式。现如今,很多陈旧的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采用祖上传下来的老方法祭奠亲人,但是作为后代,依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表达对长辈的思念与尊重。这就需要用其他方式来充当后代情感寄托的载体。比如,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益性公墓,对骨灰存放、树葬、撒散、小型墓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加以提倡,并且为逝者家属提供补贴,修建纪念设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民众的真实诉求,而不是“一刀切”地管理。

发扬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应当给予大力地支持,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丧葬习俗,人们对丧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知系统和操作流程,丧葬礼俗文化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政府应懂得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方式,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主人公”角色,追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同时,同样也要追求“逝有所安”。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