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非遗 >

岐山根雕艺人李周宣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智宝 时间:2023-11-13


11.jpg

       文/赵智宝

前一向,老李把自己编印的《根小品》小册子送到了我的手中,欣喜中打开一看,立即被他那一幅幅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根雕艺术作品深深地吸引,继而惊讶、折服。

老李年近八旬,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满口斯文,风趣横生。通过面对面交谈,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李本名李周宣,笔名岐山石,1947年生于陕西省岐山故郡,少时就读于本村杜家小学、周公庙中学。从戎20年,驻防于青藏高原,守边在辽东海岸,也曾抗美入越作战,历任连文书、营书记、师组织科连职干事、炮兵科副营职参谋、高炮副营长等职。1986年元月转业回原籍,在岐山县水利系统工作,担任基层单位领导。

岐山乃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文明的源头。一方土养一方人。根雕艺人老李是喝润德泉水长大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论从戎还是转业回乡,一直业余好文,多才多艺,他在楹联、诗词方面很有见的,成绩卓著,在岐山、宝鸡诗联界颇有名气,先后获宝鸡市十大联家、陕西省楹联学会“孙髯翁奖”,著有诗联集《山石心语》两部。

老李从事根雕艺术,始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部队转业后因工作需要,他常常行走在乡野田间、库渠塄畔。田畔道边之木,多被人畜损伤,因难直长,必委屈而生,或妨禽曲项,或慕畜蜷卧,或被伐干刨根,或因崖塌断身。这些对老李来说,虽无让其复活之力,却让老李感到心疼,逐产生怜悯之心。

图片 1将军夜引弓.jpg

那是1988年秋的一天,在上班路上,老李见一枣树残躯,只有一支细根连在崖上,在风中摇摆,蓦然发现其竟像一个人形,就上前将其拽下,带回单位。经过简单处理,就有点像一个古代武将似在张臂开弓,霸气十足。这是老李创作的第一幅根雕作品。从此,老李一发不可收,开始寻根猎奇,多了对库渠塄畔、地头崖边残木枯根的留意,将稍有特色形状的带回,利用其自然形态,加想象构思,以形取势,以势寓意,以意传情,稍作取舍,使其重生。

图片 9志在蓝天.jpg

一次上班路上,在冯家山水库北干渠边岐山段的土塄上,老李看见了一块枸木根,因土塄坍塌,只有一只小根还连在土塄上,在风中摇动,像给行人招手。他又细看,又像捕鼠时太猛,把嘴插进土塄的鹰。他把它拔起来,去掉多余的枝,再给加了个底座,看上去似正在歪着头望着天空,准备展翅蓝天翱翔的鹰。不经意间,又成就了一幅根雕作品《志在蓝天》。诗云:英姿存浩气苍翼可凌云。

有一块枣根,在村边柴堆上横着,根有些长,上头的枝条都被砍去了,一条斜伸的残枝所剩无几。老李琢磨后,截短枣根,将斜枝削成喙状,就有点像鸡了。你看它挺胸昂首,直直地站立着,似乎正在给人打鸣报晓,唤醒沉睡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名曰《司晨》。诗云:拂晓先醒梦一唱天下明。

周公庙后的山岗,即凤鸣岐山的地方,有一株枣树,就生长在丹穴塄上,因旱,它已干枯,只有一条细根,还连着土地,丛生的枝条已折短,轻轻一拽,它就掉了,老李把它的根梢雕成凤的头和喙,倒起来,就立成了一只凤的雕像。看它引颈,似在鸣叫。名曰《凤凰鸣矣》。诗云:呼唤朝阳起;预报吉祥来。

有一棵小树在水库边倒吊着,枝杆浸在水里,树皮大都腐朽脱落了,只有一条细根还连在岸边的石缝里,看上去像只飘浮在水里的鸟儿。老李把它从水里捞出来,从石缝中轻轻拽下来,发现它长着长长的脖颈,有点像只天鹅。回家后把它放在如水的碧毯上,让它圆了红掌拨清波的梦。名曰《红掌清波》。诗云:若非经雨雪;怎可变天鹅。

这是从一个软枣根上折下来的两个根块,有点像老鼠,老李把它们放在一起结伴而行,看它们贼眉贼眼,不时地四顾张望,真有点胆小的鼠性,似乎怕被发现行踪。观其形,肯定没干好事,不是一起打过盗洞,就是一起偷过国仓。名曰《结伴悄悄行》。诗云:心存坏想;总怕见光。

走进老李的家里,卧室不大,只有10个平方,虽小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床,一个小书柜,一张小书台,小书台上放着几幅根雕成品。引人注目的是卧室正面墙上悬挂着的一个长70公分,宽35公分,计0.2平方大的根雕烙画《双鹿图》,看去像一张小风景画,做工精致,十分大气。原以为是出于名家之手,但实际上是老李构思创作的一幅根雕烙画作品。它不仅具有中国书画的韵味,还具有植物自身所独有的纯朴馨香之气。说着,老李带我到了楼下一间原来的旧煤棚,这是老李的手工作坊,面积窄小,仅有6平方米,室内堆满了各种采集来的原材料。无意间我看到了摆放着的木工刀、扁形凿子、小锯、木锉、电烙铁等制作工具。老李说,要创作一幅根雕作品,不仅要采集有意象、有潜质的根,还要去土、去耳、晾干、用刀具做修饰、上漆等工序。根容易生虫,老李在油漆时配上敌敌畏,二者融合,既可以提高光洁度,又能起到对木质的保护作用。我从他的操作工具中,没有发现一件电动工具,完成一件大型根雕,他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和功夫就可想而知了。尽管这样,多年来,老李共创作根雕作品260余幅,多为小摆件,在二十厘米到一米之间,精致耐看,作把玩,供欣赏,根雕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增加了闲情逸趣。根雕作品也先后出售,也多被友人索取。

让根雕枯木逢春,给枯根赋予灵气。寄情于根,得诗意提升。老李说,要创作一幅根雕不易,而完成一幅有创意有灵魂的根雕更是不易。在这方面,老李是下了深功夫的。他用擅长写诗联的特长,一方面注重挖掘很有潜质的雕根,一方面让自己创作的每一副根雕作品演译成一段故事,还为每幅根雕作品赋予一首诗作,去打动人,感动人。这些诗意般的叙事,情景交融,鲜活如画,让人读来怦然心动。

这是一块被扔在垃圾场的柿树根,有很长时间了,经雨淋日晒,根皮脱落,泥土涮掉,露出根曲如龙,坦露出稀奇古怪的原形。老李看它很有可雕的潜质,就用三轮车拉回院里,掏泥沙,除根皮,吹风晾晒。经过半年观察思考,老李从它具有的鹰狮虎牛象的雏形和盘根如网的外观上,突然想到了《西游记》中大战狮驼岭撞破盘丝洞及戏牛斗虎的故事,就把它们雕刻了出来。老李又找来一块猕猴桃根,雕成挥舞的金箍棒,按在立于上端的悟空手中,就有了西游记故事的画面:青丝白象是文殊普萨的坐椅,大鹏金翅雕刻后就成了如来的护法,让悟空来打败这些仗着背后有人而胡作非为的妖魔精怪,还一个太平安康的人间。就给这件作品起了个《澄清玉宇》的名字。这时,老李想起伟人毛泽东的一首诗,作为这副根雕的注解:金猴奋起千均棒,玉宇澄清万里矣。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还有两块雕根锯下来的废料,扔在墙角已多日。老李在完成“澄清玉宇”根雕清理垃圾时发现了它俩,一个突出的根雕,中间有洞锯下后成了弧形连着两头的根块,放在地上就像一个小拱桥。那枝有个分杈倒立在墙边的枝条很像个躬腰背手的人,只是头部不成形,觉着有点意思,就雕了一个古代老人的头像,让它成为一个散步的老人。打磨掉那块桥形根片的外皮,把两者组合起来,就成了小桥前老人低头背手,在沉思着似要走过去,又似在回忆着过去,一生走过的路和经过的事。名曰《是过去,思过去》。老李这时为之心情十分激动,为这块根雕赋诗一首:小桥流碧水,落日醉红霞;走过人生路,思归伴暮鸦。

在交谈过程中,老李屈指计算,从创作第一幅根雕艺术作品算起至今,已从事根雕艺术35年。35年是什么概念?可以足够让一个当年已40岁出头的青壮年青丝变成白发。老李说,多年来,痴迷于根雕艺术,作品积多,曾参加2000年岐山首届周文化艺术节根雕展,并在多家媒体发表多幅根雕作品,深得同行和媒体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如今,老李年力不从心,遂不再外出寻根,他将手头有照片的作品,配以文字解说,印成《根小品》,其中收集根雕作品35幅,以给己留念,与同行交流。

根雕凝聚着老李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智慧。在谈起从事根雕艺术经历和体会,老李侃侃而谈,感触很深。老李尤其对雕根者与根雕艺术感慨太多:

所好盈怀自认真,

奇形异态难蒙尘。

凡根经手生灵气,

丑陋即成希世珍。

根雕

良才得遇属有缘,

意态通灵自不凡。

不尚雕功和钺斧,

动人妙在是天然。

老李在《根小品》小集子印刷问世时,没有邀请名家、专家、学者作序,而是在封面侧页写有一小段文字作为自序,自作自吟诗联一首:

慧眼含情秉匠心,

雕成枯木附灵魂。

巧思聊寄天然理,

诗意通灵妙趣生。

这就是老李对根雕艺术独有情钟的初心。


编辑:金苗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