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清涧道情:“丝弦一响唱道情, 道情把道情唱分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韬 时间:2022-06-22
丝弦一响唱道情,道情把道情唱分明。 翻开历史看个究竟,唐朝年里寻到根。 金元朝众真人,云游四方唱道经。 手持简板抱渔鼓,同民俗山曲结成亲。 胶泥偶人牛皮影,湘子出家十万金。 谁说道情道不清,洪武年唱起到如今…… 清涧道情艺人 这段清涧道情传承人郝振川《唱道情》中的唱词,正是清涧道情艺术魅力的真实写照。清涧道情,是流传于陕西省清涧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清涧道情历史悠久,始于唐,成型于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涧道情,可以说是盛开在陕北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蕴含着清涧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以乡土性和民俗性阐释着清涧人的性格特质、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有强烈的精神凝聚力和地域认同感。 清涧道情唱清涧 白文胜/摄 “清同治十三年(1874),陕北道情在子洲、清涧盛行”,“清光绪元年至六年(1875-1880),此期间陕北秧歌剧、陕北道情剧正式形成(鱼讯等《陕西省戏剧志·延安地区卷》)。”清涧道情有曲艺性和戏剧性两种形态,既可在舞台上演出大型剧目,又可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即兴演唱;既可化装彩唱,又可便衣清唱,在群众中普及度很广。清涧全县600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会唱道情,其中唱道情出了名、形成道情窝子的村庄有60多个。到上世纪60年代,知名民间艺人有80多人,乐师40多人,道情班子曾达到15个,县上还有道情剧团和道情演艺公司,坚持在农村巡回演出,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娱自乐唱道情 杨勇/摄 清涧道情的剧目包括古典戏和现代戏两大类,流传名称的有280余种。其中有,古典戏(含神仙道化戏),如《湘子出家》《十万金》等;历史故事戏,如《刘秀烧窑》《李大开店》等;修贤劝善戏,如《小姑贤》《张良卖布》等。现代戏,时代印记比较明显,有描写民主革命时期的《做军鞋》《李会长坐堂》等;描写农业合作化的《工地风波》《供应粮》等;描写农村改革开放的《请财神》《接婆姨》等;描写日常生活中行孝向善的《争存折》《赌逼妻泪》等。 清涧道情的声腔体系属曲牌体,声调为五声调,调式为微调式,声部为单声部,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声韵属中州韵,道白以本地方言为基础,兼用陕北普通话,记谱一般为2/4,民间多用双柳击节。唱腔分为老道情和新道情两大系列。老道情体现的风格是空灵清新、委婉悠扬、回环自由、幽怨哀伤。新道情也叫东路调,体现的风格是欢快流畅、热烈奔放、高亢明亮、活泼风趣。老道情的调口主要有:平调、大起板、十字调、耍孩调、凉腔、一枝梅、流水二流水、介板滚白等。东路调调口比老道情略少,名称基本相同,此外还有杂腔小调,包括:蒙头纱、太平调、卖妙郎、请客调、金丝圪撩调、浪淘沙、八板调、皂罗袍、倒勾调、锣鼓板等二十余种。 《小院道情戏码》 杨勇/摄 清涧道情的曲牌数量较多,已收集到的遗存有160多种,其中有古词谱化裁过来的,如西江月、浪淘沙等;明清俗曲演变过来的,如满天星、张生戏莺莺等;周边剧种引入的,如小开门、花梆子等;民间宗教音乐引入的,如大阴司、鬼扯腿等;民间吹打乐引入的,如柳青娘、下江南等;道情唱腔自身演变出的,如亮弦、留板等。 清涧道情的锣鼓经有60多类,分四个部分,一是开场锣鼓,也叫打通,编排较复杂,现在民间道情社团一般用秦腔开场锣鼓代替。二是板头击乐,有老调平调8种起法、东路平调5种起法等14类。三是动作击乐,有七锤6种、五锤8种等39类。四是唢呐击乐,有小前皮、三眼腔等4类。 清涧道情的行当角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渐进过程。截至目前,演武戏的行当如武生、刀马旦、毛头二花、武丑等行当尚不完善,其他行当像老生、须生、小生、青衣、小旦、老旦、彩旦、大净、文丑等基本齐全。由于一般班社演员紧缺,大多有“代角”的习规,如老生代家院、师爷,小生代书童、寥人等,进而有“满台滚”“折折红”的人才出现。 《道情戏》 杨勇/摄 清涧道情的唱功,讲究高亢激越、回环流畅。在节奏上疏密对比强烈,旋律起伏大,行腔悠长婉转,吐字在中州韵的基础上方言化。念白“说白是一担水,唱是一马勺”,讲究“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白话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稍加润色,听起来朴实自然、活泼诙谐。做功包括虚拟表演、姿态表演、情绪表演、生活细节表演等,讲究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以虚拟为主,融各种表演于一炉,浑然一体。打功包括筋头功、毯子功、把子功,讲究三种功融合,形成一套程式。此外,在“五法”上要求达到方式乡土化、语言类型多样化、科诨传统保留多、表演程式创新多等特色。 清涧道情的传承,主要是通过道情班社和一些老艺人的口传心授。从明至清,艺人们薪火相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唱道情能手。大致分为东区和西区两个群落,东区以寨沟为中心,辐射的村庄主要有王家坬、木家山、崖头等村。西区以乐堂堡为中心,辐射的村庄主要有坡家沟、八斗岔、寺则河等村。东区代表性老艺人有黄金鳌、王应山、白丙皇等人;西区代表性老艺人有惠万年、张海水、周兆样等人。东区的道情主要唱老道情;西区的道情,老道情和东路调兼唱,两者演唱风格有一定差别。东区的唱法旋律平和、缓慢悠长,有清虚括潮、仙道际会的气息;西区的唱法急促跳跃、欢快活泼、滑稽幽默,生活气息较浓。 清涧道情作为一种地方性戏曲,在陕北的艺术种类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鲜明的地域特色。1942年前,清涧道情以演古戏为主。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开始编演新戏,一时蔚为风尚,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1933年,清涧红二支队成立之初,队员们乔装改扮以唱道情为名,去安定取回十多支步枪,及时壮大了革命队伍。在红白拉锯时期,地下党员用道情作为联络暗号,积极发展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解放后,一首《幸福的歌儿永远唱不尽》,歌颂了党的政策,宣传了建设新陕北的美好愿景。1958年,一曲《大战五里湾》唱红全省,起到了鼓舞群众战天斗地奋发精神的积极作用。 道情越唱越火 康泰山/摄 清涧道情在发展中,出现过三个辉煌时期。一是全国解放前夕,贺敬之、刘炽改编的《翻身道情》,由李波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唱获奖,首次把这一陕北民间艺术瑰宝推向世界。二是1964年,清涧县文工团创演的大型道情现代戏《赛畜会》,赴省演出获得很高评价,省电台录音播放,刘澜涛等西北局、陕西省领导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三是1984年,清涧县剧团排演的现代道情戏《接婆姨》,赴省展演获得好评,至今久演不衰。 近些年来,国家注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立了非遗传承人制度,使道情的传承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全县现有道情传承人4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白明理;省级传承人1人郝震川;市级传承人3人,杨树强、白根升、惠东莲;县级传承人39人。此外,民间还有曹振东、刘汉铭、王静、张泽民等一批为保护传承道情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清涧道情联唱演出之一 2004年,清涧县被命名为“中国道情之乡”;2008年清涧道情(陕北道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民间社团传承、保护意识增强,清涧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召开“振兴清涧道情,树立文化品牌”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清涧道情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部门承担的生态保护工作项目及具体任务。将清涧道情生态保护工作列入全县城乡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清涧县文化局、文化馆组织了一批具备一定文史知识、音乐素养的人员,踏访“道情窝子”,通过摄像、录音、文字记录等方式,将各种原汁原味腔调、曲牌及代表性唱段进行了分类搜集、整理、归档。成立榆林市清涧道情研究会、清涧县道情音乐协会,开展清涧道情演唱、培训、比赛和基础理论研究和音乐本体研究,县文化馆多次举办道情演唱培训班,开展道情进校园、进社区推广活动,并在全县建立了重点道情文化生态保护区、传习所等,并对286名道情老艺人实行重点保护。截至2021年,全县有专业清涧道情演出公司1个、民间道情剧团4个、广场道情演唱组织6个。2018年清涧县(清涧道情)荣获“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编辑:王俞上一篇:非遗 | 横山说书:“九腔十八调”的民间说唱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