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宁强县马建强:小麦秆绘出大世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吴天文 时间:2022-07-10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吴天文)盛夏时节的陕南大地,烈日炎炎、蝉声阵阵。每天清晨,汉中市宁强县的“70后”马建强夫妇就早早地来到位于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园内的羌族麦秆画画室开始制作麦秆画。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我花了将近20万元,才把这个画室装修布置好。今年3月,我正式从家里把画室搬到了这里。这几天天气非常炎热,我们趁早上凉快,就来制作一阵子。制作小点的麦秆画一天能制作好多幅,制作大点的一幅麦秆画少则一两天,多则两三月。价格也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7月8日上午,马建强一边制作麦秆画一边对笔者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来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游览的游客寥寥无几,我们制作的麦秆画也没卖出去几幅,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 今年44岁的马建强是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人。尽管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又与其他农民不一样:他们是制作了50多年麦秆画的民间手艺人——将一条条微不足道的麦秆,在经过选料、浸泡、漂白、熏蒸、刮瓤、熨平、粘贴、描图、剪刻、熨烫、组合、装裱等十多道工序后,制作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鸟虫鱼、名胜古迹、各类人物等艺术画面。在父母的熏陶下,马建强和他的哥哥从小都喜欢上了麦秆画。 “五十多年前,我才二十岁,就开始跟我岳父学习制作麦秆画了。记得那时,岳父、岳母一家人包括我的妻子都会制作麦秆画。我们平时除了参加大集体劳动之外,一有空了就跟岳父、岳母等人一起制作麦秆画。五十多年来,我们制作的麦秆画不计其数。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这是一门手艺。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吃饭的路。”马建强的父亲马青龙笑呵呵地给笔者介绍,“在我们的影响下,我的三个孩子都学会制作麦秆画了。但现在开店专门制作麦秆画的只有小儿子马建强了,其他两个只是有订单或有人邀请了才制作……” 据了解,麦秆画精美又华丽,富有立体感,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有近两千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汉时期,麦秆画开始在我国中原地区出现,流行于唐、宋、明、清各朝代。经过历朝历代工匠艺人的不断努力和提升,如今麦秆画已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但因麦秆画制作工艺精细而又复杂,没有娴熟的技巧和耐久的定力,加上市场不景气,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就很难在这一领域发展下去。 “虽然我自小就学会了麦秆画制作技艺,后来还经常在网上跟人学习交流,但专门从事麦秆画制作还是难于维持生计,所以我以前外出打过工、做过生意,也多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后来一想,麦秆画是一门极其高雅的艺术,父母不遗余力地把这门技艺传给了我,我不能把它葬送了。因此,我不仅没有放弃麦秆画,还教会了妻子跟我一起制作,有时还要教教我儿子,至少让他也喜欢麦秆画。”马建强说,“我既要把麦秆画传承下去,还要不断创新。父母以前制作的那些麦秆画工艺较为粗糙、颜色有些单调、样式也不多,我在这方面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如今制作的不仅有花鸟虫鱼,还有名胜古迹以及当地标志性建筑等。当然,我的许多麦秆画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和订单制作的。材质既有镶嵌在木板上的,也有镶嵌在活性炭盘上的;既有装裱的,也有不装裱的。我还注册了‘汉中羌天诺手工艺术品有限公司’,专门研究、制作、销售羌族麦秆画,并通过直销、网络等方式将制作的麦秆画远销江苏昆山、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广东广州及深圳等地。此外,我还喜欢加工、销售和收藏宁强珊瑚玉等奇石……” 马建强表示,作为一名民间手工艺人,今后将不断加强艺术修养,积极探索羌族麦秆画发展新思路,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与文化结合,不断创新,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融合,发扬工匠精神,多为人民出精品。 编辑:西亮 责编:高思佳 终审:吴汉兴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