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文明 叶传增 时间:2021-09-23

  “职业学校开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读完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协委员田静很激动:自己的建议在文件中得到体现,履职尽责的劲头更足了!

  田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她17岁学习紫陶烧制,2009年带第一批徒弟,2018年成立紫陶技能传习中心……十多年来,她以公益培训的方式教授上百名贫困地区青年和农村妇女学习紫陶制作技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田静觉得自己应当为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发挥更大作用。她几乎考察了云南省内所有的非遗技艺,了解其他非遗传承人的困难和诉求。田静发现,很多优秀的非遗技艺存在后继无人的情况。

“要想发扬非遗技艺,需要在职业院校开设非遗技艺专业。”田静认为,非遗技艺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职业院校具备劳动优势、技能培训优势,二者结合,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急,也是职教突破发展所需。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田静提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开设非遗专业,吸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外聘教师或实习导师。今年,她又带来了《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增设非遗技艺师资的建议》,推动非遗传承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有些地方已经在职业院校开设了非遗技艺课程,聘请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师,这是好的开始。”在田静看来,非遗技艺传承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可以更紧密,“非遗技艺应作为职业院校的常设专业,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培养更多非遗技艺人才”。

  记者 杨文明 叶传增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