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民间艺术:小手艺创造大财富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向红 时间:2021-01-07

泥塑作品展示


凤翔县的宁卿惠在海外生活期间发现,家乡的土织布是外国人眼里的“奢侈品”。她就从老家的亲戚朋友那里找了一些土织布带到国外尝试着销售,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这让宁卿惠特别激动。“我何不让家乡心灵手巧的姐妹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呢?”2017年8月,宁卿惠怀揣梦想回到家乡。挖掘土布非遗传承、培育壮大民艺产业这个信念就像火苗一样在宁卿惠心中跳跃。接下来,在各级文联、民协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宁卿惠和她的团队用凤翔非遗项目之一的土布织染技术,相继开发生产了床上用品、服装饰品等300多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英、美、法、日、韩等国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化运作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订单不断,仅2019年产值就突破1000万元。

2020年12月2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丽玲介绍说:“宁卿惠的成功案例,是省文联、省民协积极开展文艺扶贫振兴乡村经济,致力民间工艺走向市场,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工作中的典型事例之一。”

培养人才传承技艺

近年来,省民协积极探索“协会+民艺产业”的发展路子,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艺产业发展,通过努力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相继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成为陕西文化旅游新IP;以传统手工艺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涌现出了以胡新明、陈良顺、胡明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省民协积极搭建线上和线下平台,推荐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人与抖音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乡村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同时,省民协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通过举办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民间文艺大赛等,不断出人才、出精品,其中很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汪海燕是华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百青艺术家。“只要你喜欢,都可以来找我学”是汪海燕的承诺,现在汪海燕有了近百名弟子。弟子又带徒弟,形成了辐射全省皮影制作的千人团队,皮影产品销售在全国旅游纪念品皮影市场上占了相当份额,成功带动四里八乡的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要想更好地传承皮影雕刻这项优秀的中华传统技艺,就必须加强对皮影雕刻人才的培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皮影雕刻技艺。”汪海燕说。

“2019年以来,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联合在陕西举办多场重要活动,积极为陕西民间文艺产业化发展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2019年5月,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在宝鸡举行,同时举办了产业化发展论坛。艺术节期间,除了600余件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花馍作品惊艳亮相外,10余个省区市的民间艺术家协会和民间艺术家,还向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引发大家热烈讨论。2019年10月,第三届陕西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和游客……我省民间文艺不断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新面貌。”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介绍。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

在民间文艺家眼中,美好生活是怎样一幅图景?

它是用黄澄澄的麦秆拼贴而成的乡间耕耘图画,是用红艳艳的纸张剪成的城市繁华,是用褐色的泥土捏成的说唱艺人,是用色彩鲜艳的五谷制作而成的采茶少女……麦秆画、剪纸、泥塑、五谷画、皮影、烙画、玉雕、沙画等,民间文艺家手中的绝活难以尽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闪着明亮的光芒。

2020年10月28日,由中国文联、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民协、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承办的“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创作展”系列活动在西安举行,该系列活动也是近年来在陕西举办的最大一场民间文艺行业盛会。

在“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创作展”陕西展区,一位满脸含笑的关中汉子站在自己的麦秆画“耕耘图系列”之前,向前来参观的观众介绍自己的麦秆画作品。60岁的贺兴文回忆起不久前参加展览时的情景,感慨地说:“那么多的优秀作品让我大开眼界,那么多的民间艺人在一起交流,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提高不少。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参加。”从小就生长在蒲城农村的贺兴文,提起农村生活,最先想到的就是拾麦子。他笑呵呵地说:“粮食不旺的年代里,我们会把已经碾过的麦秆重新堆在院子里,一粒粒地寻找里边剩余的粮食。现在农村是用收割机收麦子,农民的好日子,是从土地上丰收的粮食开始的。”在贺兴文的心中,美好生活就是“关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丰收故事”,所以他用手中的绝活——制作麦秆画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愿景。

依靠双手致富

对于“小手艺创造大财富”,凤翔泥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新明有着深刻的体会。胡新明1965年出生于陕西凤翔的六营村,在胡新明的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凤翔泥塑还只是“用来糊口的玩意儿”,那时人们常说“泥货没本,越捏越穷”,虽然制作泥塑产品不需要多大的本钱,但也会占用村民们耕作的时间。所以,即使在凤翔这样的“中国泥塑艺术之乡”,当时的人们对泥塑也是抱着矛盾的态度。

到了20世纪80年代,胡新明一下子靠着泥塑“发了起来”。1985年,胡新明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陕西民间艺术交流团”。在美国的40多天里,胡新明随交流团在11个城市进行泥塑表演。“在美国,凤翔泥塑大受欢迎。当时,在国内卖2分钱的泥塑在美国可以卖到50美元。”这让胡新明根本没有想到。回来之后,胡新明开设工作室、办工厂,生产泥塑产品。30多年来,他不仅成为著名的泥塑艺术家,还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通过自己的产业化经营,让凤翔泥塑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民间工艺品牌。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技艺逐渐成了文化消费市场上的“香饽饽”,像胡新明这样靠着传统民间工艺走上致富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小手艺创造大财富”是他们走过的成功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省民协将从树立民间文化品牌、扶持培育青年民间文艺人才队伍、挖掘整理并梳理陕西民间文艺家底、举办民间文艺全国巡展、实施民间文艺创意产业发展引擎培育计划、礼敬传统文化、守护民间文艺之根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推动我省民间文艺的发展繁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勇超充满信心地表示,“根据民间文艺范围广、品种多、规模大的特点,省民协将组织成立青年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加大我省民间工艺、民间表演、民间文学等门类的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推出‘匠心秦艺计划’,培育青年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对全省优秀民间文艺进行清仓盘点,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对特色明显、风情浓郁的民间文艺门类,分别制定保护方案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易于交流的优势,举办陕西民间文艺进京展、全国巡展,助推更多三秦民间文艺品牌产业化发展,让陕西民间文艺成为展示‘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的一个重要窗口;继续办好‘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用好庙会、灯节、社火等民间文艺载体,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成为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情感需求。”(陕西日报记者 李向红 文/图)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